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历史小说>汉吏> 番外 关于鲜卑的一些个人看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番外 关于鲜卑的一些个人看法(2 / 2)

《后汉书·鲜卑传》:其后都护偏何等诣祭彤求自效功,因令击北匈奴左伊育訾部,斩首二千馀级。其后偏何连岁出兵击北虏,还辄持首级诣辽东受赏赐...于是鲜卑大人皆来归附,并诣辽东受赏赐,青徐二州给钱岁二亿七千万为常,明章二世,保塞无常。

从这段可以看出,汉初时期,鲜卑实际上属于是帮汉朝打工,替汉朝削弱北匈奴的军事实力。

按斩杀的人头数,和汉朝边郡换赏钱。

文中关于斩鲜卑的人头获得赏赐这一说,在这里基本上也可以得到解释,加上居延汉简中出现的斩捕匈奴、叛羌购赏,基本上没啥诟病。

至于具体细节,我在那段下面的评论中有解释,这里不过多赘述。

而青徐二州给鲜卑岁币也是在扶持鲜卑的发展,不过二亿七千万钱确实不算少数了。

但和对西羌作战时,动辄几十上百亿钱一比,换得北境平安,确实也算划算。

《资治通鉴卷五十六·汉纪四十八灵帝建宁元年》:颖(段颖)上言:臣...若以骑五千、步万人、车三千两,三冬二夏,足以破定,无虑用费为钱五十四亿...伏计永初中,诸羌反叛,十有四年,用二百四十亿。永和之末,复经七年,用八十馀亿。耗费若此,犹不诛尽...

这是段颖在汉灵帝即位之初和汉灵帝的对话,从文中就可看出,对羌作战,兵起连年,烽烟不息,疲兵劳师,耗费巨亿。

而两亿七千万确实也算得上划算。

但这岁币直到章帝去世之后,再无记载有明确的供给过了。

不过也是因为窦宪北伐后,匈奴远遁,这会儿已经不需要扶持鲜卑来制衡匈奴了。

而对羌作战却是在其之后发生的,文中只是用于对比,以防部分读者不理解。

但匈奴走了,草原空了,自然就有了真空期。

《后汉书·鲜卑传》:北单于逃走,鲜卑因此转徙据其地,鲜卑余种留者尚有十余万落,皆自号鲜卑,鲜卑由此渐盛。

关于落的这个概念,有说一落五口的,也有说十余口的,但其和一户一般,属于是一个小家庭生产集体。

可能由一家,甚至几家组成一落,来共同生活放牧、组织耕种。

是的,你没听错,草原上也是可以耕种的,不过不同于内地郡国的精耕细作和南方地区的水耕火耨,草原上的耕种还是属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

虽然有许多懂得种植技术的汉人跑过去,但因为草原上的游牧特性,大部分还是原始状态,猜测最有可能的固定耕种区域应该是鲜卑庭的弹汗山附近,这是最有可能发展起来的地方。

话题有些跑远了。

就算一落五口,这也是小一百万人口了,虽然分布在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广阔的蒙古高原上,但愈往汉朝边境靠近,鲜卑人口居住的肯定会更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