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像是些小贩的摊位。”曹安回答。
沈清欢走近一看,发现第一家是个蔬菜摊,摊主是个五十来岁的瘦削男子,正在整理摊位上的蔬菜。
令沈清欢惊讶的是,这些蔬菜虽然不多,却格外新鲜,颜色鲜亮,形态饱满。
“这位老板,你的菜看起来很新鲜啊。”沈清欢走上前询问。
瘦削男子抬头看了看沈清欢,笑道:“都是今早刚从自家地里摘的,姑娘要买些什么?”
“你是自己种的菜?”沈清欢惊讶地问。
“正是。”男子自我介绍道,“我是程二,城外有几亩地,种的菜不多,但都是自己亲手照料的,不用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催熟。”
沈清欢拿起一颗青菜,仔细端详,质量确实上乘。
这时,旁边一家小铺的老板走了过来,是个六十多岁的老者。
“程二的菜在咱们这一带可是出了名的好。”老者对沈清欢说道,“我是马老三,专卖腌制品和香料。
姑娘若有兴趣,也可以看看我的货。”
沈清欢随马老三来到他的小铺,店内各种腌菜、干货和香料整齐摆放,虽然店面简陋,但物品品相极佳。
“这些都是你自己制作的?”沈清欢问道。
“大部分是。”马老三点头,“有些稀罕的香料是从南方朋友那里进的货。
我在这条巷子里开了三十年店了,客人虽然不多,但都是常客。”
沈清欢又走访了巷子里的几家小店,分别是肉铺老板刘满堂、水产摊主钱水生和杂粮铺老板赵德福。
他们的共同点是:规模小,货品精,不被大家族控制。
“为什么你们的店铺开在这样偏僻的地方?”沈清欢好奇地问刘满堂。
刘满堂苦笑道:“我们这些小本生意,哪里比得上那些大铺子?
几年前我本来在主街上有个小铺子,后来江家要收购,我不愿意,结果被挤兑得开不下去,只好搬到这里来。”
“大家族垄断市场,我们这些不愿依附他们的小商贩只能躲在这种地方谋生。”
钱水生接话道,“虽然日子清苦,但至少能保持自己的规矩做生意。”
沈清欢听了,心中有了主意:“诸位,我是沈清欢,即将在城南开设一家名为雅宴轩的茶楼。
我想与你们合作,长期订购你们的食材。”
“茶楼?”赵德福疑惑地问,“你确定要用我们这些小地方的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