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玄幻小说>不是吧君子也防> 一百八十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百八十四、(1 / 2)

天色将明。

欧阳戎离开了水牢,一路返回杂役小岛。

路上,他脸色有些沉思。

今夜欧阳戎终于是和孙老道搭上了话,也大致暗示了老道人,他的身份。

孙老道不是本人,也和他打着暗号,说着...

列车驶出归墟镇三小时后,信号恢复。陈穗的手机接连震动,一条加密推送跳出:

>**“风起麦田”行动影响评估:全国至少17个城市出现自发性童谣传唱事件;短视频平台相关话题累计播放量破8亿次(含下架内容);教育部紧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中小学加强“红色经典歌曲教学”,禁止教授来源不明民谣。**

她将屏幕转向阿禾:“他们怕了。”

阿禾正用指甲轻轻刮擦矿泉水瓶上的“源”字标签,闻言抬眼:“不是怕,是慌。谎言最怕的不是对抗,是重复??当千万人开始哼同一段调子,哪怕不懂词,那旋律本身就是证言。”

话音未落,窗外忽地掠过一道红光。两人同时扭头,只见戈壁深处一座废弃雷达站顶,原本锈蚀的旋转天线竟缓缓转动,指向列车方向。

“那是……军管区旧址?”陈穗皱眉,“早就裁撤十年了。”

阿禾却神色骤紧:“B方案第二备用信道……我以为已经报废。”他迅速翻出背包夹层中的手绘地图,指尖停在一处标为“赤瞳”的红点上,“这是当年《补阙志》编委会最后的应急广播节点,靠地下温差发电维持待机状态。只有接收到特定频段共振信号才会激活??比如,一首被百万级声带共同振动过的歌谣。”

他猛然合上地图:“我们唤醒了它。”

陈穗倒吸一口冷气:“可这意味……所有通过‘风起麦田’传递的记忆片段,都可能被自动收录进那个老系统,重新编码、发射?”

“对。”阿禾声音低沉,“接下来七十二小时内,只要还有人在唱那首歌,无论多远,无论是否联网,某些老旧收音机、校园广播喇叭、甚至地铁报站芯片,都会在凌晨三点十七分短暂失灵,然后播出十秒杂音??而那其实是压缩后的历史音频切片。”

“也就是说,”陈穗缓缓道,“我们不再需要组织传播。记忆本身成了病毒,载体是人的喉咙,传染源是怀疑。”

阿禾点头,目光重回窗外。那道红光已熄灭,仿佛从未存在。但他知道,有些东西一旦启动,便无法召回。

---

三天后,北京西站。

首都的春天裹挟着柳絮与尾气扑面而来。颁奖典礼定于晚间举行,他们白天暂住南城一间老式筒子楼,房东是个退休播音员,耳朵背,但坚持每晚七点准时打开那台牡丹牌收音机听新闻联播。

“正好。”阿禾低声说,“老设备最容易接收残余信号。”

午后,陈穗换上职业装前往电视台递交观众确认函。临行前,阿禾塞给她一枚耳骨钉:“如果现场有突发审查,捏碎它。里面是微型声波干扰器,能让你的声音在五米内形成局部回响场,让录音笔捕捉失真。”

她刚出门,屋内收音机突然滋啦作响。本该播报天气预报的女声断续扭曲,竟吐出几个破碎音节:

>“……别忘……名单第……四……十一……”

阿禾立刻扑到机前,调频旋钮来回拨动,却再也无法复现。他盯着那串数字??四十一。在《补阙志》血书名单中,第四十一位正是林知遥的母亲,那位在劳改农场产下死婴后绝食而亡的妇产科主任。

“有人在回应。”他喃喃。

傍晚六点,城市华灯初上。央视大楼外,红毯铺展,闪光灯如星河闪烁。陈穗混入观众队伍,远远看见阿禾已坐在第三排中央,手中攥着那张写好寄语的卡片。舞台上方巨型LED屏滚动播放候选人短片:抗疫英雄、扶贫楷模、航天工匠……每个人脸上都写着“被允许的光荣”。

七点整,典礼开始。主持人热情洋溢地宣布:“今年的主题是??铭记时代光芒,照亮前行之路!”

掌声雷动。

第一位获奖者登台,是一位网红教师,因开发“AI党史问答小程序”走红。他激动地说:“技术让我们告别死记硬背,让正能量真正‘入脑入心’!”

阿禾低头,指腹摩挲着口袋里的打火机??那是从归墟镇文化馆带走的旧物,底部刻着一行小字:“火种不灭,只待风来。”

第八位候选人出场时,全场起立鼓掌。他是某传染病研究所所长,胸前挂着“国家防疫突出贡献奖”勋章。宣传片里,他白发苍苍仍坚守实验室,旁白称其“三十年如一日守护人民健康”。

陈穗猛地攥紧扶手。她认得这张脸??二十年前签署封锁令的专家组成员之一,正是此人亲口宣称“不存在社区传播风险”。

所长接过话筒,声音哽咽:“我这一生,最骄傲的不是奖项,而是每当看到孩子们健康长大,就知道,我们没有辜负这个时代。”

台下啜泣声四起。

阿禾缓缓举起右手,将那张写着寄语的卡片高高扬起。礼仪小姐上前收取,评委席一名戴金丝眼镜的官员瞥见内容,脸色微变,迅速传给身旁安保人员。

后台顿时骚动。

主持人笑容不变,加快流程:“接下来让我们欢迎第九位榜样人物??乡村医生张秀兰,她三十年扎根山区,累计接生两千余名婴儿!”

就在这时,全场灯光忽然闪烁三次。主控室传来急促通报:外部信号入侵,疑似黑客攻击!

然而大屏并未黑屏,反而切入一段黑白影像??画面晃动,显然是偷拍。镜头对准一间会议室,墙上挂着“紧急疫情研判会”横幅。时间戳显示:2003年4月5日。

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数据可以调整,但尸体不会说谎。如果我们现在不公开实情,三个月后全城都将变成坟场!”

正是那位所长年轻时的模样,怒视对面几位领导。

下一秒,视频戛然而止,恢复颁奖画面。

台下一片哗然。安保人员疯狂排查信号源,却发现入侵路径竟是通过中央空调通风管内一根废弃铜线??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老广电系统的接地线路,早已断连,理论上不可能传输数据。

阿禾嘴角微扬。他知道,是“赤瞳”干的。

主持人强作镇定:“刚才的技术故障已排除,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时代楷模!”

第十位候选人登场,是一名青年作家,作品《新长征路上的青春》畅销百万册。他朗声道:“真正的写作,是要帮读者看清光明的方向,而不是沉溺于所谓‘灰色记忆’!”

台下掌声稀疏。许多人仍在交头接耳,讨论那段诡异视频。

终于,主持人宣布:“本次典礼最后一项环节??观众代表发言。我们有幸邀请到一位特别来宾,他的留言深深打动了评审团。”

聚光灯扫向第三排。

阿禾起身,整理衣领,缓步登台。安保人员欲阻拦,却被现场导演挥手制止??毕竟,节目需要“真实感动”。

他接过话筒,目光扫过台下数千双眼睛,最终落在直播摄像头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