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周主宇文邕是个深藏不露的主儿,表面看着沉默寡言,心里却门儿清。
刚登基那会儿,他愣是装得跟个闷葫芦似的,等把权臣宇文护给收拾了,这才露出真本事,亲自打理朝政。
这天早朝刚散,几个大臣凑在一块儿嘀咕。
“陛下今儿个又穿着粗布衣裳来的。”
李尚书扯了扯自己的锦袍,“我这身行头倒显得招摇了。”
一旁的王侍郎压低声音:“昨儿个我瞅见陛下寝宫里用的还是粗布被子,连个绣花都没有。”
“可不是嘛!”
赵将军插嘴道,“前些日子陛下把我叫去议事,走着走着就把靴子脱给一个光脚的小兵了。”
宇文邕治国确实有两把刷子。
他把宇文护当年建的豪华宫殿拆了个干净,改建成土台阶,连个雕花都不留。
那些金银器皿,全赏给了穷苦百姓。
后宫里更是精简得不像话,就留了两个妃子、三个世妇、三个御妻。
这天练兵场上,宇文邕又跟将士们混在一处。
太阳毒得很,他愣是跟着大伙儿在山沟里爬上爬下,汗水把粗布衣裳浸得透湿。
“陛下,您歇会儿吧。”
侍卫长追在后面直喘气。
宇文邕抹了把汗:“将士们都在练,我哪能偷懒?”
吃饭的时候,他亲自给将士们倒酒。
看见一个老兵手上的茧子,他把自己随身的匕首解下来递过去。
“使不得啊陛下!”
老兵慌得直摆手。
“拿着!”
宇文邕硬塞进他手里,“你为国立功,这是你应得的。”
就这么着,宇文邕靠着身体力行,把整个朝廷的风气都给带正了。
将士们都说:“陛下待咱们如手足,咱们这条命就是陛下的!”
他平日里吃穿用度比老百姓还朴素,可练兵打仗从不含糊。
见着军士们缺啥少啥,宁可自己不用也要给他们补上。
一来二去,军中上下都愿意为他效死力。
只有太子宇文赟和他父亲完全不一样,整天沉迷酒色,放纵胡闹。
大臣宇文孝伯看在眼里,急得不行。
有一天,他进宫拜见皇帝,直接说道:“太子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可他的品行实在让人担忧。
我是东宫的官员,职责所在,必须跟您说实话。
现在太子年纪还小,性格还不稳定。
如果能找个正直的人好好教导他,说不定还能改正。
可要是再这么放任下去,将来恐怕就来不及了!”
皇帝抬眼看了看他,淡淡地说:“天下正直的人,谁能比得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