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说到隋炀帝眺望夜景。
夜风微凉,河面上波光点点,映着两岸的杨柳。
忽然,一阵悲凉的歌声随风飘来,字字如针,直戳人心。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困隋堤道……”
歌声凄切,仿佛含着无数血泪。
炀帝眉头一皱,心中顿生不悦。
他侧耳细听,脸色越发阴沉。
“这歌声从何而来?”
他冷冷问道。
“回陛下,像是岸边民夫所唱。”
左右太监低眉顺目,不敢多言。
炀帝一拍栏杆,怒道:“大胆!竟敢唱这等反叛之词?
去,把唱歌的人抓来!”
侍卫们慌忙应命,冲入黑暗之中。
可夜色茫茫,歌声早已消散,哪还寻得到人?
半个时辰后,侍卫们回来复命,个个垂头丧气。
“陛下,四处搜遍了,未见歌者踪迹……”
炀帝冷哼一声,脸色阴沉如水。
“难道朕听错了?”
太监连忙道:“陛下圣明,绝不有误。
只是……或许是风声,又或是……鬼魅作祟?”
“胡说!”
炀帝厉声打断,“天子脚下,哪来什么鬼魅?”
他沉默片刻,心中却隐隐不安。
他并非不知民间疾苦,只是不愿多想。
如今这歌声,像是一把刀,撕开了他精心装饰的太平假象。
可他是皇帝,怎能被一首歌吓住?
“罢了!”
他一甩袖子,“既无踪迹,也不必再查。
传旨,继续起行!”
左右不敢多言,只得照办。
龙舟缓缓驶离岸边,夜色中的隋堤,依旧沉默。
第二天,秋老虎忽然发威。
本该秋高气爽的时节,倒比三伏天还要闷热。
龙舟虽宽敞,仍蒸得人透不过气。
岸边纤夫们弓着背,汗珠子砸在滚烫的沙地上滋滋作响。
炀帝倚着雕栏眺望,忽然叹道:“这些百姓着实辛苦。”
随侍的虞世基眼珠一转,躬身道:“陛下圣明。
微臣倒有个两全其美的法子——若在汴渠两岸广植柳树,既能遮阳庇荫,又可巩固堤岸。”
他捻着胡须补充:“不如悬赏征集,百姓献柳一株,赏细绢一匹。”
“妙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