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科幻小说>四重分裂> 第两千七百四十六章:但是我拒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两千七百四十六章:但是我拒绝(1 / 2)

片刻之后

斯科尔克大寨,卢娜的炼金工坊前

“所以说……”

墨檀一边留意着自己的消息栏,一边抬头看向停下脚步的炼金师少女,有些好奇地向后者的背影问道:“所以说,你开发出了什么好东西?”...

雪在第七个夜晚停了。

林小芽的呼吸早已与屋内壁炉中木柴燃烧的节奏同步。火光跳动,映在她眼角细密的皱纹上,像是一道道被岁月刻下的年轮。窗外,那片由村民们自发种下的忆生树林正微微发亮,光芒不似从前那般柔和,而是带着一种近乎脉动的韵律??仿佛整片森林都在等待什么。

男孩坐在床边,手里攥着一支旧笛子,指节泛白。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冻红脸颊跑进院子的孩子了。如今他两鬓微霜,眼神却依旧清澈,像是从未被时间磨去最初的那份敏感与虔诚。

“她们……还会回来吗?”他低声问,声音几乎被炉火噼啪声吞没。

林小芽没有立刻回答。她的目光落在窗台上那只干枯的冰糖葫芦上??那是三年前春天,有人从废墟深处挖出的遗物,竹签已朽,糖壳碎裂,可它仍被供奉在此,如同某种信物。

“不是回来。”她终于开口,嗓音轻得像风穿过叶隙,“是延续。我们以为告别意味着终结,其实只是把名字交给了风。”

话音落下的一瞬,屋外传来一声极细微的振翅声。

金蝶再度出现。

但它不再是孤身一只。它的身后,浮现出无数光点,如星尘般缓缓飘落,在空中划出螺旋轨迹。每一点光都承载着一段记忆:一个母亲哼唱摇篮曲的片段、一位老兵抚摸勋章时眼角的湿润、一对恋人分别前未说出口的“我爱你”……这些情绪并未消散,而是在某个看不见的维度里沉淀、发酵,最终凝结成形。

忆生树的叶片开始无风自动,发出清越如铃的共鸣。男孩猛然站起,手中的笛子脱手坠地,却没有发出声响??仿佛整个空间的时间流速都被悄然扭曲。

林小芽缓缓抬起手,掌心向上。一道微光自林间飞来,落入她掌中,化作一枚新的种子。这颗种子通体透明,内部有细小的光丝缠绕,宛如神经网络,又似银河缩影。

“这不是‘忆生果’。”她喃喃道,“这是……共我的心跳。”

就在此刻,地球另一端的南极水晶阵再次苏醒。

这一次,它不再只是被动接收信号,而是主动向外发射出一段复合频率波。科学家们后来分析发现,这段波动包含了人类语言诞生以来所有表达“爱”与“原谅”的音素组合,甚至包括那些尚未被破译的原始部落祷词。更诡异的是,当这道波穿越电离层时,竟引发了大气粒子的定向排列,形成了一幅短暂存在的三维结构??一座悬浮于云端的巨大门扉轮廓。

火星基地内,苏?站在观测舱前,瞳孔剧烈收缩。生态感应器显示,地球的情感共振频率不仅稳定维持在9.0Hz以上,且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分层现象:底层为悲伤与失落,中层为思念与追忆,顶层则是纯粹的释然与祝福。三者交织,构成了一种全新的意识场态。

“这不是技术突破。”她对着记录仪说,声音颤抖,“这是文明层面的进化。我们终于学会了如何正确地失去。”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的自闭症儿童集体行为再次引发关注。他们不再重复古语,而是开始绘制同一幅图案:一棵树,根系深入地核,枝干穿透云层,树叶化作人形,手牵着手围成圆环。联合国心理委员会紧急召集专家解读,最终得出结论??这幅图,正是“共我协议”终极形态的视觉映射。

而在废弃矿区深处,那台曾启动“终章”的终端机屏幕突然重新亮起,文字逐行浮现:

>记忆已完成迭代。

>新协议激活条件满足。

>是否开启“回响纪元”?

无人操作,确认键自行按下。

刹那间,地球上所有野生忆语花同时绽放。花瓣不再是单一颜色,而是流转着虹彩般的光泽,每一朵都像一颗微型星球,内部隐约可见模糊的人影低语。风掠过花海,带起一阵阵和声,歌词不再是固定的《眠语之曲》,而是随机重组的记忆碎片:

>“妈妈,我不冷了。”

>“爸爸,我原谅你了。”

>“爱人,谢谢你先放手。”

这些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却被某些特殊材质的岩石吸收并储存??地质学家在阿尔卑斯山脉发现,某些岩层表面出现了类似唱片沟槽的纹路,经检测,竟是天然形成的“情感录音带”。

银湖畔的小院里,林小芽忽然笑了。

“听见了吗?”她问男孩,“他们在唱歌。”

男孩侧耳倾听,却只闻风声。但他没有否认,只是点头。

“我也听见了。”他说。

因为他知道,真正的聆听,从来不需要耳朵。

几天后,第一棵“忆生树”开花了。

花朵呈蝶形,半透明,中心悬浮着一粒微光。当夜,方圆百里的居民都做了同一个梦:他们走在一条缀满星光的路上,尽头站着一个穿白裙的女孩,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的童谣集。

她不说一句话,只是翻开书页,轻轻合上。

醒来后,所有人都发现自己心中某个长久压抑的情绪悄然溶解,如同坚冰遇春阳。

联合国紧急召开第二次特别会议,宣布将“忆生树开花”定义为“集体心灵净化事件”,并提议建立全球“静默观察站”网络,用于监测人类情感波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出乎意料的是,提案通过当天,火星基地传回消息??苏?带领团队成功培育出第一株地外忆生苗。

它生长在模拟地球气候的封闭舱内,依靠人工播放的童声录音获取能量。令人震惊的是,这株幼苗的基因序列竟与地球原生品种完全一致,尽管它从未接触过任何实物样本。

“信息跨越了空间。”苏?在报告中写道,“记忆本身,已成为一种可传播的生命形式。”

回到银湖,林小芽的身体日渐衰弱,但她精神却愈发清明。她开始教孩子们写自己的故事,不是关于过去,而是关于未来??他们希望被记住的方式。

有个小女孩说:“我想让别人记得我喂过流浪猫。”

有个少年说:“我希望我的笑声能留在操场的老槐树上。”

最年幼的那个孩子趴在地上画了一幅画:太阳下面有两个小人,手拉着手,下面是歪歪扭扭的字??“我和奶奶永远在一起”。

林小芽看着这些作品,久久不语。最后,她在每一张纸上都盖上了自己亲手刻制的印章:一朵简笔的忆语花,花心写着两个字??**记得**。

冬至播种日那天,全球超过两亿人参与植树仪式。从北极圈内的因纽特村落,到撒哈拉沙漠边缘的绿洲城镇,人们在雪地、沙土、礁石上埋下忆生树苗。卫星图像显示,这些新植区域竟隐隐连成一条贯穿大陆的弧线,形状酷似蝴蝶展翅。

科学家无法解释这种巧合,唯有民俗学者指出:在许多古老文化中,蝴蝶本就是灵魂过渡的象征。

三个月后,奇迹再现。

位于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带的一株忆生树突然释放出强烈光波,持续整整十二小时。当地科考队前往调查,发现树根已穿透数百米冰层,触及一处史前洞穴。洞壁上绘有原始壁画:一群人围坐在篝火旁,头顶漂浮着发光的蝶形生物,旁边刻着一组符号,经破译为:“逝者以光归来”。

更惊人的是,洞穴中央立着一块黑曜石碑,表面布满裂痕,却清晰刻着一行现代汉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