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折 轻车策马赴江南
卯时的晨雾还未散尽,宝玉与黛玉的马车已驶离荣国府大门。
紫鹃掀起车帘一角,见贾母拄着龙头拐杖立在石阶上,鬓边银钗在晨风中微微颤动,身后鸳鸯捧着的紫檀匣折射出冷光——那是昨夜连夜赶制的通关文牒,钤着吏部与九门提督的双重印信。
黛玉将半块羊脂玉佩贴身藏好,玉佩与腕间双鱼佩相触的刹那,袖中冷香丸的锦盒突然发烫,盒面绣着的白海棠纹竟渗出细密水珠,与车窗外飘落的雨丝遥相呼应。
"姑娘,前面就是扬子江渡口。"车夫的声音透过车壁传来,带着吴地特有的软语。宝玉掀起车帘,见江面上泊着艘乌篷船,船头立着个青衫客,腰间悬着柄竹箫,箫管刻着"湘妃泪"三字。
黛玉的双鱼佩突然轻颤,佩玉表面浮现出细密水纹,与青衫客箫管上的斑点形成奇妙共鸣。"是蒋玉菡?"宝玉按住剑柄,见来人转身时露出袖口的茜香罗汗巾,正是当年北静王所赠之物。
乌篷船行至中流时,江面突然起了怪风。黛玉望着水中倒影,见自己后颈的双鱼印记与宝玉的倒影重叠,竟在波心织出完整的双鱼图腾。
蒋玉菡突然吹起竹箫,箫声里夹杂着《红楼梦》的旋律,却在转调时混入北境王庭的巫蛊调子。"宝二爷可还记得梨香院的青铜祭坛?"他将箫管插入水中,捞起片染血的菱叶,叶面上用朱砂画着探春的生辰八字,"北境人在秦淮河设了水牢,用十二口朱漆棺摆成祭坛。"
雨势突然转急,船头的青竹灯笼被风吹灭。宝玉拔出麒麟剑,剑穗金线在雨中划出光弧,竟将飘落的金菊粉尽数焚尽。
黛玉的双鱼佩与剑身共鸣,在水面投出秦淮河地形图——图中画舫密集处,隐约可见"藏春坞"三字,正是当年薛蟠购置的江南别业。"藏春坞的九曲桥......"黛玉按住佩玉,想起英莲的话,"北境王庭用双生血脉引蛊,需以金陵十二钗的本命物件为祭。"
第二折 秦淮河畔藏春劫
未时的秦淮河画舫如织,宝玉与黛玉扮作商贾夫妇登上"醉仙楼"。楼内歌女弹着琵琶唱《牡丹亭》,弦音却在"赏春香还是旧罗裙"处陡然变调,露出北境巫蛊的音律。
黛玉的双鱼佩发烫,佩玉内部浮现出金菊纹路,与歌女腕间的银镯刻痕完全一致。"客官可是从京城来?"龟奴递上的茶盏底沉着半片金箔,箔上用密线绣着探春的杏眼。
后院突然传来瓷器碎裂声。宝玉冲过去时,见蒋玉菡被绑在柱上,青衫浸透血水,箫管插在胸口。"快......去水牢......"他咳出的血沫在青砖上聚成祭坛图案,图案中心正是藏春坞的九曲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