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12月1日,大凌河商行正式更名为“大凌河投资公司“,并在特区工商局完成了名称变更手续。大凌河投资公司正式登场,开始了他独特的野蛮生长模式。
1905年12月1日,北方经济特区政府,正式面向整个大清国,发行20亿两记名战争债券,年息2%,东北银行、东北建设银行、东北工商银行、东北农业银行、东北邮政银行,被指定为承销商。
当大清国的主流纸面媒体,发表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大清国震惊了。一个地方政府独立发行战争债券,简直不可思议。就连作为中央政府的满清朝廷想要借债,一直都是依靠“香港上海银行”(汇丰银行的前身)来主持,更别说是地方政府了。香港上海银行(1865年3月3日成立)成立的第九年(1874年),放贷给北京的满清政府第一笔国债,之后的十三年里满清政府十次举债,六次都是经手香港上海银行。满清的地方政府,从来没有这个权力和信用,而戈辉却做了,非常自信,非常大胆地做了,没有提前知会任何一方,不计任何后果,我行我素地做了。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都扼腕不已,恨铁不成钢,到底还是太年轻了,大好形势,就要让他毁于一旦了。是谁给他的勇气,有谁会相信,又有谁会真的购买,除非是脑子坏掉了,买的人不是疯子,就是傻子。
列强们也震惊了,但马上又笑了。列强们都认为这是一个极为愚蠢的决定。千年的封建社会,根本不具备独立发行债券的信用土壤,失败之后,肯定会严重打击特区政府的信用。反而加征战争赋税才是最好最快捷的选择,以往的朝代,包括清朝康雍乾时期的战争,都是这样做的,这远比发行债券要好得多。当然,也可以向外资银行借债,比如富可敌国的香港上海银行,但是人家肯定不会借给他们。
日本驻朝阳领事神原和也都快笑疯了,他没想到戈辉居然如此的愚蠢,看来自己还是过于高估戈辉了。西方人有句话说:上帝要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现在的戈辉,就在疯狂的路上,一路狂奔,一骑绝尘。神原和也十分肯定地下了结论,戈辉距离灭亡越来越近。即使上帝不灭他,贤机关的“神风计划”,也足够能送戈辉去朝拜西方人的上帝。神原和也与佐佐木翔,两个人越想越美,由于一直紧绷的神经,突然之间极度放松,两人也有点要疯狂的意思了。
一直对戈辉及其领导的禁卫军和特区政府,非常有信心的德国领事乔纳斯,都不住的摇头。他万万没想到,戈辉居然已经狂妄自大到如此的程度。几场战斗的胜利已经让他忘乎所以,目空一切了,他的眼睛里已经看不到对手了。乔纳斯极为失望,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因为他在半个月前,建言德国外交部升级与特区政府的外交关系,把戈辉领导的特区政府升格为平等的外交关系。建言德国总参谋部,进一步加深与禁卫军的技术交流,把戈辉领导的禁卫军升格为准军事同盟关系。现在乔纳斯后悔了,后悔自己下结论过早。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像他们所预料的那样,而是截然相反的购债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