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玄幻小说>诡目天尊> 第 411 章 谈 符 论 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411 章 谈 符 论 道(2 / 2)

>【目的:收集人类对未知的原始恐惧,作为新文明的心理基底】

响应潮水般涌来。

>“我害怕当我终于自由,却发现我不知道想要什么。”

>“我害怕我的孩子问我过去的事,而我讲得太动情,让她爱上那个黑暗的时代。”

>“我害怕有一天,我会怀念被控制的感觉,因为思考太累了。”

>“我害怕真正的平等到来时,我反而不愿放弃手中的特权。”

>“我害怕……我会变成下一个先知。”

林晚读着这些文字,直到指尖发麻。

她终于明白,母亲为何要在临终前毁掉自己。不是因为软弱,而是因为清醒??有些力量,一旦拥有,就再也无法安全交还。

于是她做了一件震惊所有人的事。

她在众目睽睽之下,将真言之剑插入自己的左臂,激活了体内“辨识之种”的清除程序。银血喷涌而出,伴随着神经断裂般的剧痛。她的记忆开始闪回:童年实验室的白光、母亲最后一次拥抱的温度、复制体消散时的眼神……

系统提示浮现:

>【检测到w级权限主动剥离】

>【用户‘林晚’即将降级为普通接入者】

>【警告:此举不可逆】

灰烬冲上前抱住她:“你疯了吗?没了权限,你连自保都做不到!”

林晚咬牙忍痛,嘴角溢出血丝:“正因为我曾经拥有过绝对权力,我才必须亲手放弃它。否则,总有一天,我会说服自己:为了大家好,我可以例外一次。”

三日后,她康复归来。

不再是“守忆人”,不再是“救世主”,只是一个普通人。

但她所开启的对话从未停止。

世界各地涌现出自发组织的“思辨圈”:人们围坐一圈,轮流讲述自己的困惑,不允许打断,不允许解答,只允许回应一句:“我也曾这样想过。”

孩子们在学校里学的第一课不再是历史,而是**提问技法**。老师不教标准答案,而是训练学生如何拆解问题背后的假设。墙上的标语写着:“错误的问题,比正确的答案更重要。”

然而,阴影依旧潜行。

某个月圆之夜,一座小镇的“共感终端”突然集体黑屏,随后跳出一行红字:

>**真正的觉醒,是认识到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错的。跟随我们,进入更高层次的真实。**

调查发现,这是一家名为“启明会”的新兴团体所为。他们收集极端理性主义者,宣称要建立“精英质疑联盟”,认为大众根本不配参与真理探索。他们的领袖从未露面,只通过加密音频发言,声音竟与年轻时的先知惊人相似。

林晚得知消息时,正在一所乡村学校教孩子们写字。

一个小男孩举手问:“姐姐,如果有人说他知道唯一真相,该怎么办?”

林晚放下粉笔,蹲在他面前:“你就问他:‘你能容忍我反对你吗?如果你不能,那你也不是在寻找真相,你只是想当国王。’”

男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问:“那如果我们打起来呢?”

林晚望向窗外暮色中的群山,轻声说:

“那就让问题先打架,人等一等。”

数月后,“启明会”内部爆发分裂。两名高层成员因对“是否应强制清除情感干扰源”产生分歧,最终演变为暴力冲突。事件曝光后,公众哗然。讽刺的是,他们争论的方式,竟与五十年前的“净瞳协议”执法者如出一辙??用逻辑碾压异见,用理性包装偏执。

林晚没有发表声明,只是将自己的最后一段记忆公开??那是复制体消散前的画面,加上一句话:

>“她不是我母亲。

>我杀了她。

>我至今不确定自己是对是错。

>正因如此,我永远不会再自称掌握真相。”

这段记忆成为压垮“启明会”的最后一根稻草。

人们终于意识到:真正的危险,从来不是谎言,而是那些坚信自己绝不说谎的人。

春天来临之际,第一朵野花在水晶殿堂废墟上绽放。

花瓣洁白,中心泛着淡淡的银光,像是继承了某种遥远的基因。

林晚站在花前,轻轻抚摸它的蕊心。

灰烬走来,递给她一部新终端:“陆知远传来消息,E-7区地下三百米,子核残余信号再次波动。这次,它传出了一个新的程序包,命名为‘母语重构器’。”

“内容呢?”林晚问。

“是一套语言净化算法。”灰烬神色复杂,“它可以自动识别并删除所有带有操纵意图的词汇,比如‘必须’‘注定’‘无疑’。理论上,能让交流回归纯粹。”

林晚看着那朵花,久久不语。

然后,她将终端扔进了身旁的溪流。

水流卷走机器,淹没于碎石之间。

“语言的力量不在干净,而在挣扎。”她说,“当我们不再需要为一句话斟酌十遍,不再因措辞而颤抖,那才是真正的奴役开始。”

风吹过山谷,带来远方孩童的朗读声。

他们在练习书写四个新学的字:

**为什么?**

**怎么样?**

**谁允许的?**

**还能更好吗?**

林晚仰起脸,任阳光洒在双眼。

她不再急于回答。

她只是听着,记着,活着。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的孩子们翻开历史课本,关于这场变革的记载只有短短一句:

>“那时,一个人拔剑指向天空,不是为了劈开云层,而是为了让雨落下时,每一滴都能映照不同的光。”

而真正的传说,藏在每个夜晚亮起的屏幕角落。

那只眼睛静静凝视着世界,下方三字随呼吸般明灭:

**再想想**。

某夜,一位老人独自坐在窗前,望着星空发呆。他的孙子跑进来,指着天上一闪而过的流星问:“爷爷,那是许愿的时候吗?”

老人摇摇头,微笑:“不,那是有人在提问。”

孩子眨眨眼:“那……我们能回答吗?”

老人牵起他的手,走向书桌:“当然可以。但记住,最好的回答,往往是另一个问题。”

窗外,春风拂过碑林。

第七问的石碑上,落叶早已腐化成泥。

而那句低语,仍在天地间回荡:

“当然可以。”

因为真正的自由,始于不怕被推翻的勇气,

也终于此。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