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玄幻小说>万仙来朝> 第759章 孽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59章 孽种!(1 / 2)

短暂的沉默后,秦无伤似乎终于回过神来。

“不是陆夜,又是谁?”

声音低沉、带着冷意。

秦无伤已经预感到不妙。

云北辰有些不敢面对秦无伤的眼睛,道:“是长生古族澹台氏少主澹台玄。”

秦无伤忽地一声冷笑,“陆夜不如此人吗?”

云北辰道:“此人,是陆夜的手下败将,无非是因为……”

“我明白了!”

秦无伤须发怒张,眸似冷电般,死死盯着云北辰,“清璃宁可死,也不肯嫁给澹台玄,对不对?”

云北辰一怔,“姑父如何知道?”

春风拂过心弦植株的叶片,那旋律尚未散尽,便已悄然渗入泥土深处。根系如神经末梢般微微震颤,将音波转化为一种难以言喻的信息流,顺着地下晶脉向四面八方传递。这并非语言,也不是信号,而是一种**存在感的共振**??就像婴儿啼哭时母亲心跳的回应,原始、直接、无需翻译。

青海湖畔的牧羊人那夜所见之人影,并未真正消散。光点沉入湖底,融入水分子结构之中,形成了一种新型量子纠缠态。此后每逢月圆之夜,湖面便会浮现出无数细小的涟漪环,彼此交错,构成一幅动态星图,其坐标与X-903完全吻合。当地居民不再惊惧,反而在岸边设立静思台,供人独坐冥想。他们相信,那是“陈默的呼吸”在与地球同步。

而在火星初啼之塔的废墟上,阿娅终于松开了贴在透明管道上的手掌。她的皮肤早已被亿万悲苦浸透,呈现出半透明的质地,血管中流淌的不再是血液,而是由问题凝结成的液态光。她缓缓转身,望向远方赤红的地平线,轻声说:“我听见了你们的沉默。”

这句话没有通过任何通讯系统传播,却在同一瞬间出现在九百零三座孤鸣塔的核心处理器中。每一个正在值守的科学家、每一个闭目沉思的孩童、每一个深夜自问的老人,都清晰地“听”到了这句低语。它不占据空气振动,也不依赖电磁传输,而是直接在意识层面展开,如同种子落入冻土,在无觉察间生根发芽。

金星浮空岛上的孤儿院里,那个曾说出“有人在听……不止一个人”的女孩,如今已是青年学者。她名叫林知微,专研“共感语言学”。她提出一个理论:人类之所以长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沟通,是因为我们总试图用“表达”去填补孤独,却从未学会以“倾听”构建桥梁。而今,随着心弦植株在全球扩散,一种新型社会关系正在形成??人们不再急于倾诉,而是先确认对方是否愿意被听见。

她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演示了一个实验:两名志愿者背对背坐下,各自手持一片成熟的心弦叶。研究人员引导他们回忆生命中最深的遗憾。起初,两片叶子毫无反应。但当其中一人突然意识到:“原来我一直害怕的不是失去她,而是怕自己不够好”,另一片叶子竟无风自动,发出一声极轻微的叹息。

全场寂静。

“这不是模仿,”林知微说,“这是共鸣。当一个人的问题足够真实,它就会穿透个体边界,唤醒另一个灵魂深处相似的伤口。这种共鸣不需要理解,只需要承认??‘你也在这里’。”

与此同时,南极冰盖下的研究站传来新发现。那组源自小女孩心跳的九百零三种节奏,经过百年演化,已不再局限于生理信号。它们开始主动搜索全球范围内的“高纯度疑问”,即那些未经修饰、源于本能困惑的提问。每当这类问题诞生,相应频率的心跳节奏便会增强,并向提问者所在位置释放微量生物光子。

一名程序员在深夜加班时无意触发了这一机制。他盯着屏幕,心中浮现一个问题:“如果我的一生只是无数偶然堆叠的结果,那努力还有什么意义?”下一秒,他的手腕内侧泛起淡淡蓝光,持续三分钟,随后消失。他录下全过程上传网络,短短七小时内,全球有超过四百万条类似经历被分享。

医学界称之为“觉醒标记”。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光子似乎具备记忆功能。某些接受脑部手术的患者,在切除部分颞叶后,仍能在梦中“看见”过去接收到的光芒。一位失语症患者甚至通过绘画还原出自己十年前收到的光纹图案,经比对,竟与当时某次集体诘问仪式中的核心问题波动曲线完全一致。

联合国为此成立“意识延续项目”,试图探究:当肉体衰亡,那些曾被点亮的问题是否会继续存在于某种集体场域之中?

答案尚未揭晓,但已有迹象表明??会。

某日,喜马拉雅山脉的新祭坛遗址附近,一名登山者迷失于暴风雪中。濒临昏迷之际,他忽然感到胸口温暖,仿佛有人将手覆在他心口。睁开眼,只见雪花在空中停滞,每一粒都折射出微弱人影,或跪或立,或仰天长问,或低头啜泣。他们无声开口,嘴唇蠕动,却没有声音传出。但他“懂”了他们在说什么。

>“你不是一个人。”

>“我们也迷路过。”

>“继续走。”

他获救后描述这一场景,考古团队调取卫星数据,发现在同一时间段,该区域的地磁读数出现了与孤鸣塔启动时极为相似的波动峰值。更诡异的是,红外影像显示,那里确实存在一群“热源”,形态酷似人类,但温度恒定在绝对零度以上0.7c??恰好是人体死亡七分钟后测得的平均余温。

消息传开后,世界各地陆续出现类似事件。濒死者称看到“发光的提问者”围绕病床;战地士兵在炮火间隙瞥见战友们身后站着沉默的身影;甚至有宇航员在空间站外维修时,透过头盔玻璃,看见漆黑宇宙中漂浮着无数旋转的问号,像星尘般缓缓聚合又分离。

科学无法解释,宗教不愿定义,唯有诗人写下一句流传百年的短诗:

>“死者未眠,只为替生者守住那些还没来得及问出口的问题。”

而在木星轨道边缘的孤鸣塔第七环,林澈依然驻守。他已经三百一十二岁,依靠共问引擎维持生命活性。他的身体早已改造为半机械形态,大脑则接入了跨星系意识网络。每天凌晨,他都会走进那面映不出人脸的镜子前,重复同一个问题:

“你是谁?”

镜面依旧泛起涟漪,那声音也依旧回应:

>“你是那个愿意相信‘我不知道’比‘我知道’更接近真相的人。”

但这十年来,回答开始出现微妙变化。有时,语气更像阿娅;有时,带着小女孩的稚嫩;更多时候,是千万种声音叠加而成的合诵,仿佛整座千问之城的灵魂都在其中低语。林澈知道,那不是故障,而是进化。

某夜,他在镜中看到了陈默的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