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立刻就召开了第一次团队会议,对于接下来的业务进行分工。许振峰牵头,与宇文华,许振洋三人组建外联小组,负责省外订单。由马明宇牵头,与林国斌,许世辉组建负责省内业务的内联部。主要负责业务对接,还有产品宣传和推广等。
随后,六个人的团队一起走访了附近的几家纸板厂,这一次是集体行动。除了继续增加订单之外,还要求对方在保质的情况下每天都必须做到增加产量。而宇文华的一个亿资金那可谓是雪中送炭。
随后,还在饶北县县城附近还找了两家颇具规模的纸板厂,委托生产包装盒。
在这个过程当中,许振峰的手机响个不停,一个上午的时间,又接了12单省外地订单。而且还都是大订单,长期合作的那一种大单子。
按照目前许氏纸板厂和六家代加工厂的产能,是远远达不到产能需求的。随后的几天,在马家楼的牵针引线之下,又在附近的两个县,又找了几家代加工厂,才勉强维持住了短暂的供需平衡。这当然是后话。
有关许振峰在这次管理层会议上所描绘出的宏伟蓝图和种种承诺,犹如一阵疾风般迅速传遍了整个厂区,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然而,厂区里绝大多数的员工们对许振峰能否将许氏纸板厂推向辉煌并不抱太大希望,甚至有人认为,他能维持住目前的局面、保住这个摊子就算不错了。
毕竟许振峰的名声在外,厂子里除了许四平和许安杰之外,绝大多数的人并不信任许振锋。
尽管近一段时间以来,许振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毕竟,一个二十多岁的年,又能给别人多大的希望呢?更何况他曾经的那些所作所为,更是让人不敢恭维。
当听到许振峰那些雄心勃勃、“不切实际”的言论时,绝大部分管理层人员心中都不禁打起了鼓,暗自思忖着:照这样下去,许氏纸板厂恐怕前途未卜啊!
毕竟,这两天厂里一直忙碌于处理之前的旧订单,员工们根本没收到任何关于许振峰成功拿下新订单的指示。
许振峰在给大家画大饼的同时,只是一味地催促大家加快生产速度,要求务必提前完成这些积压已久的订单。
可是,对于后续的生产安排,他却只字不提,仅仅是含糊其辞地透露说自己在周边几家纸板厂预定了一些业务,他们也听说了,就是生产一些小包装盒而已。
在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员工眼中,这种小包装盒不仅利润微薄,而且如果没有庞大的数量需求作为支撑,那么对于企业的盈利来说几乎起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