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面,荒芜撞击坑的极深处。
那枚嵌入岩层、坚冷如万古玄冰的纯黑籽核,其表面流淌着一种凝固的死寂。但在那深邃的核心处,浑浊暗红的能量点持续搏动,如同永不疲倦的精密心脏。
冰冷意志的核心如同星环嵌套的蜂巢,每一个逻辑单元都在精确运转,接收、分析、过滤着从遥远星核空间那道巨大裂隙边缘传回的丝丝缕缕的信息流:
地球生命本能的原始频率图谱;
被撕裂空间褶皱的愈合应力波动矩阵;
庞大海洋能量结构的潮汐模型参数……
一切数据都在冰冷的蜂巢中被拆解、提炼、归类、整合、归档。目标只有一个:持续优化渗透路径,扩大同化范围,静待终幕临界点。
突然!
一道异常的信息流从信息洪流中分离,引起了某个逻辑单元的微小“关注”。
数据源:裂隙边缘第97节点渗透根须回传。
异常特征:检测到低能量级环境扰动脉冲。
坐标定位:位于裂隙内壁一处次要“垃圾沉积区”(富含白绿色惰性苔藓能量聚合体)。
干扰源分析:短暂掠过上方区域的青鸾号残骸碎片群(编号:SS-LYC-GQ-碎片云集群δ-3476至δ-3489)。
干扰性质:碎片基础扫描单元对白绿色能量流的冗余、低效、物理级探测。仅产生极其微弱且无意义的电磁扰动。
影响评估:对主渗透网络运行效率损失:≈0。对目标区域能量环境稳定度扰动阈值:低于万亿分之一。可忽略。
分类:无价值环境背景噪音。
处置建议:记录为碎片云位置更新参数(仅用于碎片云位置动态模型更新)。忽略。
冰冷的意志核心没有丝毫涟漪。逻辑单元迅速完成判定,将这一丁点微尘般的“噪音”标记为无需处理的冗余参数,汇入浩瀚的数据海洋底层,如同向星空中扔了一粒尘埃。
—
星核空间,裂隙边缘深处。
那片被称为“垃圾沉积区”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