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章 实证法(1 / 2)

明末时的创伤疗法,都是先用烧酒淋洗,撒止血散,用洁净棉布包扎,定期更换,加以煎药内服。

周怀民拆开棉布,现在正月天寒,并未见有红肿感染的迹象。

也是他大意,之前一直忙着备战,开拓财源,但并没料到伤亡会来的这么快,毫无准备。

社兵伤亡,大多是外伤,轻一些的外伤,大多会自愈。但较严重的外伤,如不及时处理,感染溃烂,常常高烧不退,不治而亡。

受伤后第一时间进行伤口消毒,可以简单有效的减少感染死亡率。

这明末的医学,都是经验学。实践中观察到烧酒淋洗伤口,可减少溃烂。即认为烧酒可治溃烂,但并不追根文本,了解其所以然,所以没有再次蒸馏提纯的意识。

而且明末的蒸馏设备和技术也达不到,酒工都是受雇的贫农,能偷懒就偷懒,也没有学问和动力去改进。

且看年叔给众人包扎的手法,遵循的也是用洁净棉布,即干净的棉布。但其实并不洁净。

遂命元秀多点上油灯,食堂赶快烧开水放入新棉布蒸煮,吩咐年叔煎熬金银花汁液。

李升娘在院里已烧起火盆,支上小锅。

周怀民把烧酒倒入小锅,再次蒸馏。

平安堂里人裁棉布,找剪刀,又是取煤饼,抓药材。

张国栋疑问道:“社长,咱不是都已包扎,现在这般忙碌却是为何?”

“为了避免你们伤口感染,我需要把烧酒提纯,再次消毒处理。”周怀民蹲下盯着烧酒的温度。

年叔惊异道:“东家你还懂医术?”

“不懂,这烧酒,烧酒淋伤口,可治溃烂,对吗年叔?”

“正是。”

“然烧酒为何能治溃烂?”

“这……也许烧酒为水,疽疮为火,水火相克的原因。”年叔斟酌道。

“为何不淋黄酒,而淋烧酒?”

“也许是黄酒没有烧酒味烈,水性不足以克疽疮火毒。”

周怀民指着小铁锅道:“《说文》曰:蒸者,水沸之气,馏者,凉热之变。这烧刀法,我称其之为蒸馏。”

张国栋喜道:“这个词新鲜,这烧刀法制酒,可不就是蒸馏么。”

“黄酒乃酵醪压榨而成,烧酒乃酒醅蒸馏而成。烧酒比黄酒有效就可能有两个原因:其一是酒醅优于酵醪,此为原料之区别,其二是蒸馏优于压榨,此为工艺之区别。”

年叔有所悟:“我等只知医术之言,烧酒淋污血可治疽疮,但并未深思这许多。”

“非也,以上只是推理所思,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想真正弄明白到底是原料之别,还是工艺之别,只需去实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