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钱的行李,也没啥,就棉被铁锅而已。
有村民起哄,这日子到了这个卖房卖孩子的份上,也过不下去了。
不如去巩县逃荒,听娘家的亲戚说,他们村有一个人到那边就做工挣到大钱了!
现在吕忠夫妻拿着白给的三两,并不欣喜,而是悲伤,悲伤死去的爹如此不值钱,自己的土地如白菜,身边这三个孩子,都不值这三两。
禹允贞道:“你们去下一站,有人会送你们到宋陵村,会给你们分配房屋租住,你们每个月要交给村里农会三钱银子,记清楚了吗?”
两人边擦泪边点头。
吕忠忽然问道:“三钱!这么贵!我们咋活呢?”
韩云英惊异道:“三钱还贵?这是咱周会长定的,已经很为大家考虑了。你们俩一个月在建筑厂能挣二两,这点租金贵么?”
吕忠二人这时才知道自己的工钱是多少。这一路上只听着让去哪去哪,到这里眼花缭乱,异地他乡也不敢乱问乱说话。
两人惊喜起来,问道:“妹子,你没骗我?你们这里工钱这么高吗?”
韩云英笑道:“工钱低的地方,怎么活?都当流民去了!”
两人沉默,点了点头称是。
韩云英见自己没有把话说好,忙笑道:“你们运气真好,过两天那边就要唱大戏,你们刚好赶上。哎,我到时不一定能不能回去看呢。”
几人忽听黄必昌那里一群人喧闹起来,一群男人在那边起哄。
韩云英好奇,勾着头看,也看不清。
只听远处黄必昌喊道:“允贞,你过来!”
禹允贞听了大喜,对吕忠两人道:“你们去吧,下一站,听农会安排就行。”
吕忠一家五口推着车,继续往前走。这里停了不少马车,也有别的流民,一家一家的围在一起,在这里等着。
吕忠这次懂了,找到一个桌案,桌案坐着两三个穿着相同衣服和字的人,把名册递给他。
这人便是周怀民。
周怀民拿着名册,和身边张国栋道:“宋陵村的够了吧?”
“够了,老韩,宋陵村一趟。”
八里沟韩记车马行的韩好生,从周怀民手里拿过五张名册,恭笑道:“好嘞,周会长,那我去了。”
韩好生心里欢喜,幸亏自己脑子活,听了侄女韩云英的话,成立了这车马行。现在生意太好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