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6章 登封招工(1 / 2)

对于周怀民来说,当下趁机在登封铺设农会,是个非常好的时机。

但他再三思虑,并不打算在登封铺设农会,原因有三。

其一:四处战乱,能躲则躲。

河南当前是个四乱之地,特别是从陕西到汝州,从汝州到归德府这一条线,农民军和官军你追我逃,来去如风。

对于周怀民来说,当下他惹不起流民军,也惹不起官军,只能偏安一隅,当个本土乡贤,守乡安民,默默积攒实力。

崇祯八年十一月,也就是两个月后,高迎祥、李自成到时被洪承畴追赶出陕西,和张献忠汇聚在河南府灵宝。

届时,河南巡抚陈必谦率左良玉、祖宽东西夹击三人,农民军遂东逃,攻打洛阳。

陈必谦急率两军救援洛阳,高迎祥、李自成逃到偃师、巩县,张献忠逃到嵩县、汝州。

其二:社兵人少,难以防守。

现在登封已破败不堪,在登封铺设农会,投入大,产出低。

还需花费精力防守在汝州附近游荡的农民军。

其三:抓主要矛盾。

目前周怀民面临的主要矛盾,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当下最急缺的还真不是田地,而是人口。

人口就是工业劳动力,人口就是兵源。

周怀民见登封知县李愍两眼热切望着自己,急于求得御寇之策。

笑道:“首先,当务之急,是解决李际遇的棉被问题。他贪得无厌,五千条棉被,即使是我,也不能一夜筹备。”

李愍急道:“那周会长能筹措多少?”

“县尊,我三日内可为你筹措一千条棉被,每条棉被市价八钱,合计八百两,不知县尊是以粮购买,还是以银购买?”

李愍尴尬道:“这……”

八百两,他现在真的拿不出来,库银早被李际遇席卷一空,他刚来一两个月,屁股还没坐稳。

登封的大户乡绅已经死亡殆尽,不死也逃了,借都没地方借。

粮食是有一些,刚收的秋税。

但好不容易收了一点秋税,再买棉被,岂不是更难完税?

也只能先救自己的命了,赋税又不是只有登封县完不成,反正都在拖欠着朝廷。

李愍道:“我用粮食购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