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蒙学阶段的孩童来说,要求有些高了。
果然,孩子们面面相觑,大多一脸茫然。
“先生,啥是咏物啊?”有孩子怯生生地问。
“咏物,便是将你眼睛看到的,心中想到的,用精炼的言语描绘出来,抒发情感。”方先生耐心解释道,“譬如眼前的白鹅,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试着用简单的句子说出来,便是诗的雏形。”
学童们似懂非懂,纷纷看向河里的白鹅,开始冥思苦想。
半晌,才有孩子试探着开口。
“鹅…鹅在水里游。”
“鹅毛…是白的。”
“鹅…会嘎嘎叫。”
说出来的都是些大白话,平淡无奇,引得方先生微微摇头。
坐在前排的陈富贵,不甘人后,也绞尽脑汁想了几句。
“白鹅白鹅大又肥,伸长脖子像乌龟。”
他自以为得意,念出来却引得其他孩子一阵哄笑。
不仅毫无诗意,还显得粗鄙可笑。
方先生的眉头皱得更紧了,脸上露出明显的失望之色。
难道,自己这群学生里,当真没有一个稍具灵性的吗?
目光习惯性地转向了那个总是能带来惊喜的角落。
陈平安正安静地坐在河边一块石头上,看着水中的白鹅,若有所思。
“陈平安。”方先生开口点名。
陈平安站起身,看向先生。
“你也来试试。就以这白鹅为题。”方先生的语气带着一丝期盼。
所有的目光,再次聚焦到陈平安身上。
陈富贵更是撇着嘴,一脸不服气,想看他能作出什么惊天动地的诗句来。
迎着众人的目光,陈平安没有立刻开口。
脑海中,关于“咏鹅”的诗句如同流水般淌过。
数量太多,佳作也太多。
但此刻,他需要的不是那些辞藻华丽、意境深远的鸿篇巨制。
而是一首简单、自然、符合孩童身份,却又能瞬间打动人心的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