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学馆的课业按部就班,陈平安应付起来游刃有余。
大部分的精力,依旧投入在脑海图书馆的探索和…新话本的创作上。
经过十几天的挑灯夜读和反复修改,《天仙配》的前几回初稿终于完成。
相比于第一次抄写《白蛇传》时的艰难,这一次明显熟练了许多。
虽然字迹依旧稚嫩,但至少工整了不少,涂改之处也少了许多。
揣着这份新的稿件,陈平安再次踏上了前往墨韵斋的路。
这次,依旧是父亲陈山陪同。
有了上次的经历,陈山对儿子这次的“生意”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再次走进墨韵斋,明显感觉到气氛与上次不同。
柜台后的刘掌柜一看到陈平安父子,立刻满脸堆笑地迎了出来,热情得简直判若两人。
“哎呀,平安小哥儿,陈大哥,快请进,快请进。稀客稀客。”
刘掌柜亲自将两人引到后堂的待客雅间(上次可没这待遇),又吩咐伙计赶紧上好茶。
这份热情,自然不是无缘无故的。
自从上次陈平安那首《咏鹅》传开之后,“小河村神童”的名声在镇上更是如日中天。
连带着他“创作”的《白蛇传》话本也再次迎来一波销售小高潮。
刘掌柜靠着这本书,可是实实在在地赚了不少银子。
此刻见到这位“财神爷”再次登门,态度自然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平安小哥儿,你可是有日子没来了。”刘掌柜搓着手,笑容可掬,“可是又有什么新的大作,让老哥我开开眼界?”
语气里充满了期待。
陈平安也不跟他绕圈子,从怀里掏出那叠稿纸,放到桌上。
“刘掌柜慧眼。学生近日偶有所得,构思了一个新故事,写了开头几回,特来请掌柜的品鉴一二。”
依旧是那副谦逊有礼的样子。
刘掌柜眼睛一亮,连忙拿起稿子,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
这次他看得更加仔细,更加认真。
故事的名字是《天仙配》。
开篇讲述孝子董永(书中已改名为董安)家贫,父亲病故,无钱安葬,只得卖身葬父。
情节虽然简单,但董安的孝心跃然纸上,感人至深。
紧接着,便是七仙女被其孝心感动,下凡相助的情节。
仙女的形象美丽善良,法术神奇有趣。
与董安的相遇相知,既有浪漫色彩,又符合情理。
整个故事的基调,明显比《白蛇传》更加温暖、光明,也更符合这个时代“孝”的主流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