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历史小说>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 第38章 良师指路,经义初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章 良师指路,经义初探(2 / 2)

方先生听得连连点头,看向陈平安的目光充满了惊喜和欣赏。

这孩子,不仅有过目不忘之能,更有超乎常人的悟性。

对经典的理解,往往能直指核心,甚至提出一些连自己都需要深思的观点。

比如,在讲解《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陈平安会问:“先生,若‘己所欲’,便可‘施于人’吗?比如自己喜欢吃肉,便可强迫不喜吃肉之人也吃肉吗?”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触及到了儒家“推己及人”的界限和个体差异的问题。

方先生往往需要沉思良久,引经据典,才能给出一个相对圆满的解答。

又比如,在讲解《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时,陈平安会问:“先生,孟子此言,若被当权者视为‘犯上作乱’之言,读书人当如何自处?是当谨守其心,还是当顺时应势?”

这个问题更是尖锐,直接触及到了儒家思想在现实政治中的困境和读书人的处世抉择。

方先生常常被他这些刁钻古怪、却又直指要害的问题问得额头冒汗,却又乐在其中。

教学相长。

多少年了,他从未像现在这样,感受到教书育人的真正乐趣。

甚至有时,遇到自己也百思不得其解的学问疑难,方先生也会放下身段,与陈平安平等地讨论。

“平安,你看《中庸》里这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历代大儒注疏颇多,然其精义,老夫总觉隔了一层。你有何看法?”

陈平安自然不敢怠慢,恭敬地阐述自己的理解(大多来自图书馆中各家观点的整合与提炼),往往能给方先生带来新的启发。

师生二人的关系,在这种独特的互动中,日益深厚,甚至带上了一丝亦师亦友的味道。

在系统讲解经义的同时,方先生也开始向陈平安传授科举考试的另一项关键技能——八股文的法门。

“八股文,乃是国朝取士之正途,其格律森严,法度谨然。所谓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方先生取出自己当年应考的得意之作(虽然可能并未考中),逐字逐句地为陈平安剖析其中的结构、章法、以及遣词造句的技巧。

对这种被后世诟病为“束缚思想、僵化格式”的文体,陈平安自然是没什么好感。

但他也清楚,这是自己想要往上走,必须跨过的一道坎。

好在,图书馆里不仅有无数经典的八股范文,更有后人对其格式、技巧、乃至弊端的深刻分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