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是自己记错了?
陈山挠了挠头,心里犯起了嘀咕。
他是个老实人,又觉得陈老爷家大业大,不至于为了这点蝇头小利搞小动作。
或许…真是自己记岔了?
晚上回家,把这事跟李秀和陈平安念叨了一句。
李秀也没当回事:“嗐,那薄田本来就不规整,你记错了也说不定。”
唯独陈平安,听者有心。
陈老爷家?界石?窄了半尺?
联想到之前陈老爷的种种行为,以及最近村里丈量田地的事情。
一种直觉告诉他,这事没那么简单。
“爹,咱们家买那块地的时候,签了田契吧?”陈平安放下碗筷,问道。
“签了签了。”陈山点头,“请村里张先生写的,上面四至界限都写得清清楚楚,还按了手印呢。”
幸好当初坚持要签契约。
“爹,那田契在哪儿?能给我看看吗?”
“你要看田契做啥?”陈山有些奇怪,但还是起身,从里屋一个上了锁的旧木箱里,小心翼翼地翻出了一张叠得方方正正、已经有些泛黄的纸契。
陈平安接过田契,仔细展开。
虽然上面的字他大多认识,但古代田契的书写方式和用词习惯,与现代还是有所不同。
他耐着性子,一个字一个字地辨认。
重点看关于田地四至界限的描述。
“东至…陈氏祖田(指陈老爷家)界石…”
田契上明确记载了,东边的界限,就是以那块界石为准的。
“爹,明天…你带我再去那块地看看吧。”陈平安将田契小心收好,对陈山说道。
“还去看?有啥好看的。”陈山不解。
“就去看看嘛。顺便…也量量那棵歪脖子树到界石的距离。”陈平安坚持道。
陈山虽然觉得儿子有些小题大做,但还是答应了。
第二天,趁着午间休息,父子俩再次来到了村西头那几亩薄田。
陈平安没有先去看界石,而是走到田埂东头,找到那棵老歪脖子树。
然后,伸出小短腿,一步一步,极其认真地丈量着从树根到那块界石的距离。
一步,两步…
果然,只走了两步半多一点,就到了界石跟前。
再仔细观察那块半埋在地里的界石。
周围的泥土有明显被翻动过的痕迹,虽然经过了这几天的风吹日晒,但与旁边的原生土层相比,颜色和紧实度还是有细微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