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喧嚣的年关如同流水般逝去,小河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但空气中,却悄然弥漫起一种不同以往的紧张气氛。
尤其是对于那些家中有子弟即将参加科举的人家来说。
因为,按照往年的惯例,大夏王朝的县试,通常在开春二月举行。
算算日子,已经不远了。
陈平安也明显感觉到了这份临近的压力。
方敬儒先生对他的课业要求更加严格,讲解的内容也更具针对性,几乎完全围绕着县试的考纲和可能的题型展开。
家里的气氛也变得有些不同。
父母虽然尽量不给他压力,但言谈举止间那份小心翼翼的期盼,还是能感受得到。
柳柔柔来看他的次数少了,但每次送来的吃食却更加精心,还会默默地帮他整理书桌,研好墨。
所有人都将希望寄托在了他身上。
这份沉甸甸的期望,既是动力,也是无形的鞭策。
为了让陈平安更好地适应真实的考试环境,避免临场紧张或出现意外。
方敬儒先生在征得陈平安父母同意后,决定在考前这段时间,为他安排几次“模拟考试”。
“平安。”这日课后,方先生将陈平安留下,神情严肃,“县试在即,老夫准备仿照县试规矩,为你进行几次考校。一来检验你近来所学,二来也让你提前感受一下考场氛围,免得到时手忙脚乱。”
“是,先生。”陈平安心中一凛,知道这是老师的苦心,郑重应下。
接下来的日子,蒙学馆便成了陈平安专属的“模拟考场”。
方先生煞费苦心,尽量还原真实县试的场景和流程。
一张单独的小桌,一张硬板凳,摆放在小屋中央。
笔墨纸砚自备,不得夹带任何书籍字条。
考试时间严格按照县试的规定,通常是一整天,从清晨到日暮。
期间不得随意走动,不得交头接耳,甚至连饮食和如厕都有严格限制。
考题也是方先生精心准备的。
有截取四书五经中的句子,要求作八股文阐释经义的。
有给出特定题目、韵脚,要求作试帖诗的。
甚至还有考察小楷书法,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抄写一段指定文字的。
题型和难度,都尽量贴近真实的县试水平。
第一次模拟考试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