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安端坐在小桌前,看着面前陌生的考题(方先生特意从一些冷僻典籍中挑选的,避免他提前知晓),深吸一口气。
尽管只是模拟,但那种身处考场的肃穆和紧张感,还是扑面而来。
提笔,破题,承题…
按照方先生教导的八股法门,一字一句地构思,落笔。
时间在笔尖的沙沙声中一点点流逝。
额头上渐渐渗出细密的汗珠。
第一次在如此严格的限制下,独立完成一篇完整的八股文,对他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思维要高度集中,既要保证格式的严谨,又要力求内容的充实,还要注意时间的分配。
好在,有图书馆的知识储备打底,又有方先生平日里的悉心指导。
虽然过程有些磕磕绊绊,偶有涂改,但最终还是在规定时间内,勉强完成了一篇像模像样的八股文章。
交卷之后,陈平安只觉得浑身酸痛,精神也有些疲惫。
方先生接过卷子,仔细批阅。
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紧锁。
许久,才放下笔,看着陈平安,缓缓开口。
“平安,你这篇文…”老先生沉吟片刻,“破题尚可,能抓住要点。承题也还算稳妥。但起讲略显平铺,气势不足。中间四股,对仗虽工整,但论证稍显单薄,引经据典不够灵活,有些…匠气太重,灵气不足。”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所在。
“至于书法,尚可。诗赋嘛…今日未考,下次再看。”
虽然指出了不少缺点,但方先生的语气中并没有太多苛责,反而带着一丝欣慰。
“初次模拟,能有此水平,已属不易。尤其是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且格式基本无误,这份沉稳和功底,远超许多应考多年的老童生了。”
得到老师的肯定,陈平安心里松了口气,但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八股文,果然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只是…”方先生话锋一转,表情严肃起来,“县试考场,瞬息万变。你今日只是面对老夫一人,尚且有些紧张。届时面对数十上百名竞争者,以及威严的考官,能否保持这份镇定,就很难说了。”
“而且,考场上可能出现各种意外。比如,题目生僻,一时难以破题。比如,笔墨纸砚临时出了问题。比如,身体突然不适…这些,你都要有心理准备,学会应对。”
“所以,接下来的几次模拟,老夫不仅要考你的学问,更要考你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
“是,先生。学生明白了。”陈平安郑重点头。
接下来的几次模拟考试,难度和强度明显提升。
方先生会故意出一些偏僻的题目,或者在考试过程中设置一些“小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