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康四十二年谷雨,牛角村的神农祠前摆着十二张香案,案上供着松菌、蜂蜜、蕨干等山货。林羽穿着新裁的青衫,站在香案前,望着陆续到来的十二社社长 —— 他们有的背着竹篓,有的牵着驮货的骡子,脸上带着猜疑与期待。
巳时三刻,老刀敲响铜锣,声音惊飞了檐角的山雀。林羽捧起《同盟约》竹简,朗声道:"今日邀诸位共立耕者同盟,非为垄断山货,乃为共享山泽之利,共守耕者之信!" 他指向神农祠后的劝农碑,"此约刻于碑阴,首句 ' 耕者无国界,山珍有本源 ',望诸君铭记。"
永丰社王伯捻着胡须问:"共享利易,共守信难。若有社偷卖山货给盐商呢?"
林羽展开 "分利簿",上面记着十二社的山货品类与预期收益:"同盟设互易市,每月初一集于牛角山,以物易物,免商税。售予外客之山货,利润三七分,三成充同盟公积,七分按社分配。" 他目光扫过众人,"非为夺利,乃为共荣。"
首个互易市设在谷雨之后的初一。天刚破晓,牛角山下已挤满了人:永丰社的蜂蜜桶挨着猎户社的兽皮,药农社的草药摊旁摆着陶工社的菌菇罐。张虎推着独轮车过来,车上摆着新制的 "耕者斗"—— 斗身刻着麦穗纹,底部印着 "牛角山房" 的山雀章。
"各位看好!" 他举起斗具,"此斗以牛角村松木为材,一斗等于三斤,以后交易以此为准!"
有社客怀疑:"咋知你这斗准不准?"
小虎窜出来,手里拿着秤杆:"当场校秤!" 他称了斗装的松针,果然三斤不差。围观者拍手叫好,王伯当场用三斗蜂蜜换了两斗菌脯,笑得合不拢嘴。
正午时分,林羽宣布 "同盟五则":"一不囤积,二不杀价,三不剽窃,四不违时,五不害生。违此五则者,逐出同盟,永不往来!" 他的声音混着山风,掠过每个人的耳畔。
药农社李社长举手道:"若有社偷学别社的菌菇育植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