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老汉的话,杨国奇嘴角不自觉地弯起,转头看向李渊:"叔德--、去年你帮助你吕媛姑姑在此售卖期房,如今众商铺云集于此、你和你吕媛姑姑倒该记上一功。"
李渊连忙躬身----"陛下谬赞!这都是陛下推行新政、安抚百姓之功,臣不过是借势行事,不敢居功。"见他不骄不躁,始终保持着谦逊,杨国奇心里更添了几分满意——陇中地处边境,近来常有突厥袭扰,正需要李渊这样沉稳有勇的人去历练,等此次微服回去,便拟旨让他去陇中任刺史,也算是给了他一个施展抱负的机会。
离开曲江池,四人便往居民区走去。这里的巷子比街市窄些,却更显烟火气。青石板路两旁,是一户户带着小院的民宅,院墙不高,能看见院里晒着的粗布衣裳,有的院子里还种着石榴树,枝头挂着小小的花苞;巷口的老槐树下,几个老头摆着棋盘对弈,棋子落在木棋盘上"啪啪"响,旁边围着看热闹的人,时不时插嘴喊一句"走这步--!走这步--!";几个扎着羊角辫的孩子追着一只花蝴蝶跑,笑声像银铃似的,洒了一路。
"陛下,您瞧这百姓的日子,倒真像奏报里说的,安稳得很。"侍卫压低声音,语气里带着几分惊喜。杨国奇没说话,只是缓缓点头,目光扫过巷子里的每一处景象——他要的从不是纸上的"繁荣",而是这巷子里真实的笑声、院里晒着的衣裳、棋盘旁的争执,这些才是一个王朝真正的根基。
就在这时,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从对面的院门里走出来。她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麻衣,袖口磨出了毛边,可衣裳却浆洗得干干净净;怀里抱着个一岁左右的男娃,娃穿着虎头鞋,手里攥着个红糖人,嘴角还沾着糖渣。妇人面色红润,眼神亮堂,走得正急,抬头瞧见杨国奇时,脚步突然顿住,怀里的娃差点滑下来,她赶紧用胳膊护住,眼睛越睁越大,像是见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