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都市小说>宿缘之命运> 第343章 出游(白马春风上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3章 出游(白马春风上篇)(1 / 2)

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官建佛寺,位于洛阳市瀍河回族区白马寺镇,是我国佛教的发源地 ,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是佛教传入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寺内建筑古朴典雅,是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乃佛教的的“释源”和“祖庭”。

白马寺把佛教传到了东南亚,使佛教在亚洲得到普及,后来又进入欧美大陆,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20世纪末以来,国外捐资重修白马寺钟楼并立空海雕像及白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 各国均来此受戒并出席该寺方丈升任法会 ,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寺院,白马寺可谓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寺”。

白马寺典藏文物主要有2颗释迦牟尼佛舍利、华夏古佛、元代十八罗汉夹纻像等。白马寺每年一度的“马寺钟声”活动,是祈福、辞旧迎新的特殊象征,并吸引了不少国外游客参加, 入选“洛阳八大景”之中。

据传东汉永平七年,明帝闻西方有异神,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赴天竺求法。据《冥祥记》《高僧传》等记载,永平十年,他们与中天竺僧人摄摩腾、竺法兰赍佛经、佛像回洛阳。初居鸿胪寺,后以鸿胪非久居之馆,次年诏令于雍门外别建住所。因为僧人是为天竺来的客人,仍然以宾礼对待,因此,住所名延续用“寺”。

永平八年,蔡、秦等人告别帝都,踏上“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

永平十年,二位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

永平十一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第一部汉译佛典。

在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来到白马寺译经,在永平十一年以后的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里,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计三百九十五卷佛经在这里译出,白马寺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译经道场。

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第一次遭到了破坏。东汉初平元年,以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的各地联军,对洛阳形成了半包围的阵势。为防止人民逃回,董卓把洛阳城周围二百里以内的房屋全部烧光 ,洛阳白马寺被烧荡殆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