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都市小说>宿缘之命运> 第343章 出游(白马春风上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3章 出游(白马春风上篇)(2 / 2)

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称帝,在东汉洛阳废墟之上,重新营建洛阳宫,即包括重建洛阳白马寺。再从曹魏嘉平二年有昙柯迦罗在洛阳白马寺译“佛律”的记载,足证洛阳白马寺在文帝曹丕、明帝曹睿之后已经恢复。

曹魏嘉平二年,印度高僧昙柯迦罗来到白马寺。此时佛教也从深宫走进了市井民间。随后,昙柯迦罗在白马寺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教戒律《僧祗戒心》。同一时期,安息国僧人昙谛,也在白马寺译出了规范僧团组织生活的《昙无德羯磨》。至此,戒律和僧团组织章程都已齐备,一条中土有缘人出家持戒修行的道路铺就,为中土戒律之始。

曹魏甘露五年,一场受戒仪式在白马寺举行,这是一个注定要深深印刻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事件。这一天,朱士行依《羯磨法》登上戒坛,长跪于佛祖面前,成了中国汉地第一位正式受过比丘戒的出家人。自此,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古老传统被打破了。

西晋永安元年,司马颙部将张方攻入洛阳,烧杀掳掠,在长期的战乱兵火中,洛阳白马寺再一次遭受严重破坏。经过北魏末年的“永熙之乱”,洛阳城又一次惨遭破坏。在迁都邺城之后,洛阳仅余寺四百二十一所,其中,尚有洛阳白马寺。大约在“永熙之乱”中,洛阳白马寺虽难于幸免,但还是残存下来了。直到清代,在洛阳白马寺大殿左侧,还保存一座“白马寺造像幢”,幢有五十余尊佛像,上下左右俱有题名。洛阳白马寺曾出土一尊巨大的玉石弥勒菩萨坐像,身高2.16米,系一件极为宝贵的北魏造像佳作。惜已散失海外,现仍保存在M国一家博物馆中。

唐武周垂拱元年,武则天敕修洛阳白马寺,这是洛阳白马寺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唐代天宝十四年发生的“安史之乱”,对东都洛阳的破坏甚为严重。洛阳白马寺当亦然。“安史之乱”以后的洛阳白马寺,还保存着一些唐代或唐代以前的断碑。

唐代末年,洛阳长时期陷入战乱兵火。洛阳白马寺再次遭受战乱的破坏。

到了宋代,采取适当保护佛教的政策,宋代淳化三年宋太宗敕修洛阳白马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