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花圃,曾经是村里的一道风景,每到春季,漫山的杜鹃花和兰花,吸引了不少城里来的游客。
然而,生活的重担让她从未想过,自己的花圃能与“星辰大海”扯上关系。
“启航节”那天,张秀兰和村里的老姐妹们,围在村头的大屏幕前,看完了李长夜的发布会。她听不懂什么“七十万亿亿”,也不知道“天穹市”是个啥,但她听到了那句“追逐你们的梦想”,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点了一下。
“秀兰姐,你说咱这辈子种花,能种到天上去不?”一个老姐妹半开玩笑地说。
“天上?天上还能种花?”张秀兰瞪大了眼睛,但随即,她脑海里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几天后,她的儿子,一个在省城做无人机工程师的小伙子,回村探亲。
他带来了一个消息:“妈,‘天穹市’的生态舱,需要有人提供花卉和绿植!他们说,太空里的人,也需要花来缓解压力。你不是最会种花吗?这不就是你的机会?”
张秀兰愣住了。她从没想过,自己种的花,能跟“太空”扯上关系。但儿子的话,让她心里燃起了一团火。
她找到村里的“神谕”终端,颤颤巍巍地注册了一家名叫“星兰花圃”的公司。经营范围很简单:太空花卉培育与供应。
“妈,你别怕,‘普罗米修斯’有公开的教程,教你怎么在失重环境下种花!”儿子一边帮她操作全息界面,一边鼓励道,“你看,这上面说,月球土壤的微量元素,对兰花的生长有奇效。你就按你种地的方法来,准行!”
张秀兰花了整整一个月,跟着“神谕”网络上的免费课程,学会了如何用离心机模拟重力,如何调节光照和水分。
她还从“星际资产交易所”买了一小块月球土壤样本,花光了她大半辈子的“功勋权重”。村里人笑她疯了,说她一个乡下妇女,瞎折腾啥太空花。
但张秀兰不信邪。她把自己种了一辈子的兰花种子,种进了那个从月球运来的、黑乎乎的土壤里。
她每天守着实验箱,记录光照、湿度和花苗的生长情况。三个月后,她培育出的第一株“星兰”,在模拟的太空环境中盛开了。那是一种从未在地球上见过的、带着淡淡荧光的紫色兰花,花瓣上仿佛有星光在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