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虽心疼儿子,却更念及百姓疾苦。她亲自引后羿至东莱山,指着天空中最耀眼的十颗太阳:“那中间三只金乌最是顽皮,先射它们;两侧的金乌尚有余悸,射落时可轻些力道,莫伤其性命。”后羿领命,拉弓搭箭,第一箭射出,便有寒气裹着金光直冲天穹——那只金乌吃痛,载着太阳坠向东海,激起的水汽在焦土上浇出一汪湖泊,便是后来的云梦泽。九箭过后,九颗太阳相继坠落,或坠于西山化作温泉,或坠于北方化作雪原。余下的那只金乌吓得缩在日车中,再也不敢作乱。
羲和走上前,轻轻抚摸金乌的羽翼,柔声道:“此后不可再任性,需随我按时巡天,护佑万民。”金乌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钻进日车。自此,羲和驭日更为谨慎,每日清晨必亲自唤醒金乌,日暮时必送它归巢,而那柄星辰木杖,也因常年沾染金乌的热力,变得通体赤红,成为她驭日的象征。
与羲和的“日母”身份不同,望舒的“月御”之职,源于她对月亮运行规律的洞悉。《楚辞·离骚》有云“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传言她本是昆仑月窟旁的一位仙子,因常年守着月轮,能辨出月相的细微变化——何时月满、何时月缺,何时月出东方、何时月落西方,皆了然于胸。
最初的月亮,只是一轮清冷的玉盘,漫无目的地在夜空游走。有时月轮停在西方,人间便长夜难明;有时月轮匆匆西沉,夜行的旅人便因无光而迷失方向。西王母见此,遂召来望舒,将一柄桂木拂尘交予她:“月为夜之眼,当为人间引途。汝懂月之性,可任月御,掌月轮西沉之序。”望舒接过拂尘,躬身应道:“愿为人间守夜,不教暗夜迷途。”
望舒的月车,与羲和的日车截然不同——它以昆仑白玉为辕,以桂树枝为轮,由两只通体雪白的桂树精牵引,车厢内壁镶着夜光珠,即便在暗夜中也能发出柔和的光。每日酉时,望舒便立于昆仑月窟的“望舒台”上,举起桂木拂尘。拂尘轻挥,月轮便从月窟中缓缓升起,玉兔从月轮中跃出,蹲在月车的窗沿上,蟾蜍则趴在车厢底部,吐出一缕缕清冷的雾气——这便是月中“蟾兔”的由来,《淮南子》中“月中有蟾蜍”“月中有玉兔捣药”的记载,便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