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历史小说>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19章 日月双驭:羲和的金乌车与望舒的白玉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章 日月双驭:羲和的金乌车与望舒的白玉轮(1 / 2)

汤谷之滨,扶桑木拔地而起,树干需百余人合抱,枝叶如华盖遮天,顶端的三根主枝上,共栖着十只三足金乌——那是羲和与帝俊的幼子,亦是太阳的魂魄所化。彼时天地初定,日月行迹尚无章法,有时金乌贪睡,人间便陷漫漫长夜;有时金乌嬉戏,多颗太阳同出,大地又遭炙烤。帝俊见万民苦于此,遂召来妻子羲和,将一柄刻满星辰纹路的木杖交予她:“汝为日母,当掌日月轮值之序,莫让吾子再乱天地节律。”这便是羲和成为“日御”的开端。

羲和的得道,非因神力高强,而因她是唯一能安抚金乌的存在。《山海经·大荒南经》载“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这十只金乌虽为太阳之形,却仍存孩童心性:每日清晨,需羲和轻拍它们的羽翼,哼着东夷部落的古老歌谣,它们才肯从扶桑枝上跃下,钻进由六龙牵引的“日车”——此车以扶桑木为辕、赤铜为轮,车厢内壁镶着太阴冰玉,以防金乌的烈焰灼烧车体。

每日寅时,羲和便立于汤谷的“阳谷台”上,举起帝俊所赐的木杖。木杖指向东方,第一缕晨曦便会撕破夜幕,染红东海的波涛。她登上日车,六龙会意,昂首嘶鸣,载着金乌与日车缓缓升空。途经东方的“析木之津”时,金乌会探出头,将光芒洒向岸边的渔村——渔民们见此便知该扬帆出海,渔网早已在船头备好;行至南方的“炎火之山”,金乌会收敛部分热力,因山下住着以竹为居的部落,若烈焰过盛,便会引燃竹林;到了西方的“崦嵫之山”,夕阳的余晖会将山石染成赤金,牧人们赶着牛羊归来,孩童们在村口追逐,将影子拉得老长。

这便是羲和的日常神迹:她以木杖调控金乌的热力,以六龙的步速定昼夜长短。春日时,她令六龙慢行,让日照时长渐增,好让田地里的秧苗舒展叶片;秋日时,她令六龙加快脚步,缩短日照,催促农人及时收割,避免寒霜冻坏谷物。百姓们敬她,不仅因她带来光明,更因她带来的“秩序”——有了她的驭日之责,播种、耕耘、收获皆有定时,再也不必担忧“昼短则饥,昼长则焦”。

可金乌的顽劣,终究酿成了大祸。某次羲和染了风寒,卧于汤谷的寝殿中,未能按时唤醒金乌。十只金乌见母亲未出,便相约“比一比谁飞得快”,一同振翅跃下扶桑木,竟将十辆日车并驾升空。刹那间,赤焰焚天,东海的海水蒸腾成白雾,昆仑山下的草甸烤成焦土,连最耐旱的沙棘都蜷缩成黑炭。有妇人抱着襁褓中的婴儿,往北方苦寒之地逃去,脚底板被灼热的地面烫得流脓;有老农跪在田埂上,看着刚抽穗的麦子化作灰烬,一口鲜血喷在焦土上。

消息传至汤谷,羲和强撑病体起身,拖着虚弱的身躯往天庭求见帝俊。彼时帝俊正召集群神议事,见羲和面色苍白,衣袍上还沾着焦土,便知大事不妙。羲和跪倒在地,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吾未能管束幼子,累苦万民,求陛下赐法,救救人间!”帝俊叹道:“此非汝之过,乃吾子顽劣,需有惩戒。”遂召来神射手后羿,赐他彤弓素矰,令他往人间射落九日,只留其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