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有大人求见。”
汾阳郡王府内,管家黄俊力,带着两位布衣是左顾右盼地,敲响了张书缘的卧室房门。
“谁啊?”
跟着东厂一起忙碌了一天,回到府上时已经是月朗星稀之时了。而此时的张书缘早已是累的疲惫不堪,连饭都没吃就躺下睡了,可他刚躺下没多久就听到了管家声音。
虽然有些纳闷和气恼,也没听出黄俊力口中的言外之意,但他却还是得起来见人。
因为,在此非常之际,任何人都有可能上门求见,甚至有可能他还能借此拿到东林党人的许诺,或收到浙党人投诚的消息。
的确,在这张书缘未穿越前,这浙党便已是颓势之态了,尤其是在历经过天启三年时由赵南星主持的京察后,一众齐、楚、浙党人是纷纷被降调或被罢官。
再到后来,他们又因斗不过东林党,于是三党合流投靠了魏忠贤,可这好景并不长。
随着朱由检继位以及魏忠贤倒台,再加上张书缘穿越出手,以及东林和被分化的温体仁出手,他们这群极为守旧的士大夫便就更加艰难了。
而且再算上这逆天的兼并案中,本就涉及一大票的浙党人士,所以就有很大的概率,会有人脱离浙党改换门庭。
说句实在的,历史中的浙党,在崇祯一朝内,就是一直处于即将雄起和即将落寞的叠加态中。而他们的政治主张是强调维护传统秩序,反对东林党对现有体制的过度批判和改革。
但奈何,历史中的朱由检是一副要做圣人的架势,并被一群腐儒给洗了脑,起初重用了一大批的东林党人,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也发现了这群文人的问题,那就是“空谈误国”和“党同伐异”的毛病。
但让他无奈的是,等他发现了这问题再想调头时却有些晚了,于是他只能是改变策略灵活用人,可以说只要谁的政见对国家有益处,他就用谁!
而这也更加造成了政策的无法持续性!
……
我们再说回来。
打开房门后,张书缘并没有见到预想中的人,反而是瞧见了朱由检带着一个人站在门口。
“书缘哥。”
朱由检还没说话,朱徽媞便就从他身后跑了出来,并对张书缘做了个可爱的鬼脸。
“徽媞!”
瞧见妹妹是如此施礼,朱由检立即就冷哼了一声。
“陛下,你…你们怎么来了?”
瞧见这一幕,张书缘就纳闷了起来,自家这小皇帝不在宫里待着,大半夜跑到自己这里来干啥?
但还没等他细想便就猜出了他二人的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