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武清衙门后,张书缘三人也没闲着。
先是与高时明寒暄了一会儿,随后高时明便趁着天色还亮就离开了天津,当然在他走时,也出奇的跟张书缘开了句市井中的玩笑。
没错,那玩笑便是,他于元年秋考时闹出的“莽夫内阁”的传闻。
目送高时明离开,张书缘就不禁摇了摇头,心说自己真有那么鲁莽?
的确,他的行事作风的确有些莽撞了,别的先不说,单就是元年时的削藩,搞不好就会让他人头落地了。
不过幸好,大明皇帝不同于以往前朝,对于藩王的政策也一直是贯彻着“养闲”的方针,再加上朱由检这个实权的末代帝王相信他,所以这才没闹出什么大动荡。
回到临时办政驻地,张书缘与孙居相是相识而坐。
经过了一整天的忙碌,孙居相也对张书缘有了改观。
在此之前,他一直认为张书缘就是个平平无奇的主儿,且十分善于惹是生非,若他不是因机缘巧合深得帝心,他岂能有今日?
的确,从他张书缘发布的各类文书来看,他所用的词句实在是难登什么大雅之堂。
可到了此时看来,他虽是有些无矩也善于招惹他人,但他倒是也办了不少实事的,对朝局也立下了大功。
这总的来说就是,若没有他在,那藩王这个财政黑洞就没人敢动,眼下的改举更是无人敢将调子起的这么高。
对视了一眼后,孙居相便就忍不住的开口了。
“张阁,今日之见,着实是令下官大开眼界,想不到那群商贾竟会如此胆大,不但敢与您针锋相对,还敢当着众人指摘我朝政务。”
以孙居相对民间商贾的了解,他知道那群商人是有脾气的,但他却没想到,人张书缘压根就不跟你在规则里玩。
“呵呵,伯辅啊(孙居相的字),你这话不就小看了这天下商贾?这自古以来莫说是此事,就算是改天换地,他们也能做的出来。”
张书缘说的没错,这倘若是换做唐宋的门阀世家,那早就是鼓动起私人武装来跟你抗衡了,哪儿还会老老实实的坐下跟你聊。
说实在的,这也得亏眼下的农税还没有变成七年后的那样,若是七年后再搞商税改革,那只怕是干柴遇到的烈火,一点就炸!
因为,那时的农民已经是活不下去了,所以只要商人稍微出手煽动一二,必然就会酿出举国震惊的叛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