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
三年时光,足以让一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也足以让一个国家脱胎换骨。
如今的东璃国,粮仓里的粮食堆成山,连最偏远的村落都能吃上白米白面;官道上跑着崭新的马车,车轮碾过平整的水泥路面,再也不会陷进泥泞里;市集上的货物琳琅满目,不仅有本土的丝绸瓷器,还有从其他国家来的香料宝石——与别国的贸易往来实现了史无前例的突破。
而这一切的源头,被无数人在茶余饭后反复提及—— 宁州府白云镇,莲台村。
若要问莲台村有何魔力,所有人都会脱口而出,“因为那里有佑安郡主和逍郡王。”
三年间,高产作物早已传遍东璃国的每一寸土地,饥荒二字,成了史书里才会出现的词语。
不仅如此,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家的食谱渐渐丰富起来。不论是主食、肉类,还是蔬菜瓜果,原本只有贵族才能吃得起的稀罕食物,已经走上了寻常百姓的餐桌。
染坊里,掌柜指着晾晒的布匹对远道而来的客商介绍:“我们佑安郡主改良的棉种,纤维细,产量高,织出来的布又软又暖。”
小河边,洗衣服的妇人一边洗衣服,一边闲聊,丰富的泡沫糊了满手。“这肥皂真是神了,油污一洗就掉,比皂角好用十倍!听说是郡主琢磨出来的方子,连宫里的娘娘都在用呢。”
边关卫所的校场上,篝火噼啪作响,映红了将士们被寒风吹得通红的脸庞。刚换岗的士兵们围坐在一起,手里捧着热气腾腾的陶碗,里面是炖得酥烂的羊肉,混着土豆块和胡萝卜,油花在汤面上轻轻晃动,香气能飘出半里地。
“呼——”一个满脸络腮胡的老兵喝了口热汤,满足地打了个嗝,“这日子,搁以前想都不敢想!”
旁边的年轻士兵啃着手里的白面馒头,接口道:“可不是嘛!以前军粮能按时送到就谢天谢地了,还尽是些掺了沙子的糙米,啃得牙都疼。冬天更是难熬,棉袄薄得像纸,冻得夜里直打颤,哪像现在,这新棉花做的棉衣,厚实得能站住!”
他拍了拍身上的棉甲,里面塞的正是莲台村改良后织出的新棉絮,又轻又暖。
“那是,郡王可是说了,咱们当兵的,”坐在中间的百户长放下碗,声音洪亮起来,“‘守土卫疆,先得自身硬实。肚子填不饱,身上穿不暖,拿什么去拼?’这话我记一辈子!”
东璃国的官道,早已不是当年那副“雨天泥泞没脚踝,晴天扬尘迷眼窝”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