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城到各州府,再从各州府延伸至各县,一条条平整宽阔的水泥路像银色的绸带,在大地上蜿蜒铺开。路面用特制的模具压出整齐的纹路,既防滑又耐磨,马车走在上面,车轮碾过的声音清脆平稳,再也没有往日陷在泥里的颠簸。
路边的驿站也热闹起来。以往驿站多是供人歇脚避雨的简陋棚屋,如今却盖起了宽敞的瓦房,院里还特意修了拴马的石桩和饮马的石槽。
往来的客商、信使在这里歇脚,喝着热茶聊起路途中的见闻,总免不了赞叹这水泥路的好。
东璃国的变化,藏在每一张笑脸里,融在每一次轻松的交谈中。是农户擦汗时随手抹过的满足,是小贩收摊时数钱的专注,是孩子放学路上追跑的欢闹,是将士巡逻时挺直的脊梁……
它们或许平凡,却像涓涓细流,汇聚成东璃国最生动的模样——那是一个国家从“运转”到“生长”的蜕变。
从前的东璃国,赋税依着旧制征收,粮草靠着天公赏饭,百姓为了温饱奔波,国家在既定的轨道上缓慢前行,偶有风雨便可能偏离航向。
这三年来的东璃国,高产作物在土地扎根结果,水泥路在版图上蜿蜒伸展,新的技艺从作坊流向四方,百姓的日子从“够吃”变成“吃好”,从“安稳”走向“富足”。
从“运转”到“生长”,变的不仅是粮仓的高度、道路的长度,更是一个国家的精气神——那是从被动承受到主动创造的跨越,是从循规蹈矩到生生不息的飞跃。
盛世繁华,是如今东璃国最生动的写照。而这一切,都始于莲台村那片土地。
被大家时常挂在嘴边的、莲台村的核心人物——云岫和陆逍,依旧过着平淡的日子。仿佛那些改变天下的壮举,不过是他们菜园里随手种下的几株菜苗。
这一天,云岫和陆逍从山上回来,一进门就见到周映雪焦急上火的脸,语气里还有着明显的害怕。
“逍儿、阿岫,你们可算回来了!舟舟……舟舟不见了!”
她上午带着舟舟在村口的老树下纳凉,因为在村里,平常出去都不用带下人。没想到,今天只是转个身的功夫,孩子就没影了。村里人都帮着找了,田埂上、河边、各家的院子都寻了个遍,连个小脚印都没找着。
正说着话,陆劲也满头大汗地回来了,“我去山脚找了一圈,没人!这孩子平时从不乱跑,今天怎么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