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4章 大秦日报(1 / 2)

咸阳宫的晨钟刚过五响,金殿内已肃静如潭。文武百官按品级分列两侧,玄色朝服的褶皱里还沾着未散的朝露,案上摊开的麻纸文书泛着淡淡的竹浆香——自造纸术推行以来,这场景已寻常得如同日出东方。

嬴政端坐在龙椅上,指尖叩击着案上的《盐铁月报》,那是田正坤昨日呈上来的,用的是中等品质的公文纸,字迹工整,数据清晰。“诸位爱卿,”他的声音透过梁柱传出,“上月各郡盐铁营收已统计完毕,临淄、渔阳两地超额完成,唯独三川郡还差三成。李斯,你说说,这症结何在?”

李斯出列时,朝服下摆扫过砖缝里的青苔,他展开一卷更厚实的纸张,上面用朱砂标着密密麻麻的记号:“陛下,三川郡商户多为韩地旧贾,对秦半两的兑换仍存疑虑。虽已派官吏宣讲半月,收效甚微——百姓不认文书,只认熟人传言。”

“传言?”蒙恬按剑上前,铠甲鳞片轻响,“末将派驻三川的驿卒回报,当地有刁民散布谣言,说精盐掺了沙土,是以才卖得便宜。若不是军中巡查及时,险些引发骚乱!”

冯劫捋着胡须轻叹:“老臣以为,症结在‘信’字。百姓不信文书,是因看不懂;商户不信政令,是怕朝令夕改。当年推行郡县制时,也有过这般乱象,直到各地郡守亲自主持宣讲,才渐渐平息。”

“可如今各郡事务繁杂,郡守哪有精力日日宣讲?”王绾捧着文书蹙眉,“三川郡的《新政告示》已贴满街头,可据报,能通篇读完的百姓不足三成——不是不愿读,是识字的本就少。”

这话像颗石子投进静潭,殿内顿时泛起低语。韩非出列道:“臣倒有一策,可效仿乡校的‘说书制’,让官吏在市集上讲读政令,百姓听着新鲜,自然记得牢。只是……各郡官吏口音不同,怕传错了意思。”

嬴政指尖在《盐铁月报》上顿了顿:“口音是难办,但若能将政令编成通俗易懂的歌谣,配上图画,或许能好些。”他忽然抬头看向殿门,“阿母昨日还说,将作监新制了彩色颜料,正愁没处用呢。”

话音刚落,殿外传来轻轻的脚步声。赵姬本是路过,听闻里面议论,便停在廊下静听,怀里的猫小统忽然甩了甩尾巴,碧色眼眸亮了亮。她心中一动,抬手示意内侍通报。

“太后驾到——”

满殿臣工皆是一愣,嬴政已起身相迎:“阿母怎么来了?”

赵姬笑了笑,目光扫过案上的文书:“刚从将作监过来,听见你们说政令难传,倒想起件事。”她转向田正坤,“田爱卿,上次你说乡校的孩童爱读《农桑画报》,是因为上面有图有字,浅显易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