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历史小说>大秦帝母:系统助我改写历史> 第235章 百姓论秦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5章 百姓论秦报(2 / 2)

瘸腿的老陈头拄着拐杖往前凑:“里正,俺家老三腿不利索,能去不?给口吃的就行。”

里正把报纸往石桌上一拍:“咋不能?报上说了,老弱病残去不了工地的,能去驿站劈柴、喂马,也给工钱。前儿邻村的瞎眼张,就在驿站搓麻绳,每月领三十钱呢。”

旁边纳鞋底的妇人搭话:“那女子能去不?俺家汉子在工地,俺想去给做饭。”

“能!”里正指着报上的“男女同工同酬”,“说只要能干动活,女子也给一样的钱。前儿县城里的布坊,招了二十个婆娘织布,工钱比绣庄还高。”

人群里忽然有人哭起来,是卖炭的老崔。众人忙问咋了,老崔抹着泪:“报上说……说关中大旱,官府开了粮仓放赈,还调了巴蜀的米过去。俺那在关中种麦的弟弟,去年遭了灾,原以为活不成了,这下发赈粮,他能活了……”

众人都跟着叹气,里正赶紧翻到另一页:“别哭别哭,你看这‘移民实边’,说愿意去河套种地的,给百亩田,免五年赋税。咱沛县地少人多,去那边划算。”

老崔止住哭:“真的?百亩田?”

“报上印着呢!”里正把报纸递给他,“官府还给牛和种子,去了就分房。前儿张家庄的王二,一家五口都去了,临走时领了两车粮。”

午后的邯郸城,绸缎铺的掌柜正和账房先生对着报纸算账。掌柜的手指敲着桌面:“报上说,邯郸到咸阳的驰道下月通马车,以后运绸缎去咸阳,十日就能到,比从前快了一半。”

账房先生拨着算盘:“那运费能省三成,咱的绸缎在咸阳能卖更高价。还有这‘统一度量衡’,说以后斗、秤都按官府的标准做,再不用怕各地商客缺斤短两了。”

铺子门口,几个西域来的胡商正对着报上的“通关令”犯愁。穿白袍的胡商指着“持验传者方可入关”,用生硬的汉语问:“验传……是什么?没有,不让进?”

绸缎铺掌柜走出来,指着报上的图样:“就是官府发的通关文牒,上面写着姓名、籍贯、所带货物。去县府办,三日就好,还不要钱。前儿我表哥去陇西做生意,就办了这个,说关卡上查得快,没刁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