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隐在云层间,偶尔闪现探出半颗脑袋瞅一眼下面的热闹,敷衍地上会儿工,便又急匆匆地错缩回脑袋躲清闲。
天气并不怎么好。
还伴随着呼啸的寒风。
可城门前却一派热闹,进城的队伍排成了两条长龙。
临近年关,远出的游子归家过年,外面的客商涌进城内卖货,住在附近的乡民也挑着自家的出产进城售卖,想换几个过年钱。
还有进城置办年货的人。
也有那些大聪明人士,索性不急着进城,直接就在城门前摆摊叫卖开了。
毕竟进城,还要交进城费呢。
货物加上人,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而在城门前叫卖,则没有这些开销。
每年一进入腊月,宁州城的城门前,就仿佛一个热闹的大集市。
赵大郎看了眼足足排出快一里路的两条大长龙。
这么多人排队等着进城呢,等排到他们,少说也要等上小半个时辰。
赵大郎将视线从长龙上收回,走到中间那辆马车跟前,从外面撩开车帘,对坐在马车里面的赵母道:“要排队进城呢,人太多了。外面有卖吃食的摊子,要不,您和孩子们先下来活动活动身子骨,随便再吃点东西?”
一路上天气都不怎么好,不是风就是雪,他们走的很慢很慢。
也因为走得慢,原本最多三日便能走完的路程,一行人多用了两天时间。
这几天,除了晚间投宿能在客栈里活动一下手脚,其他时间,大家几乎都闷在马车里,就没在白天下过马车。
大人们还好说,能忍忍。
孩子们就不行了,过了头天的新鲜劲儿,后面就难受的活像蹲大狱。
因此,一听赵大郎说不用等到天黑就能出马车,还能吃东西,赵香香等几个孙子辈的孩子们,立马高兴的拍着小巴掌啊啊叫。
赵母见状,便让儿媳们带着孩子下车吃东西,她也在赵大郎的搀扶下从马车上下来,然后仰头望向城门。
多年前的那个风雪天,她也是这样,拉着一群儿女们从城内逃出来,走出老远了,才敢停下脚步,回头遥望城门。
城门还是那个城门。
多年的风霜雨雪只在城门上留下几抹斑驳印记,其他的似乎并没有什么改变。
然而赵母知道还是有东西变了的。
多年前,他们孤儿寡母为了活下去,不得不离开宁州城。
前路不知道在哪里,满心都是恓惶和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