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现在,城里有他们的家,有他们的家人。
谁能想到啊,以为一辈子都不可能再回来的地方,还有再重返的一天。
望着望着,赵母的眼圈便红了,眼泪忍不住地簌簌往下落。
几个儿媳妇中,大钱氏最是细心,也最是了解赵家过往的那个人。
此刻见赵母望着城门落泪,她略略一想便明白了缘由,伸手拉住自家男人。
“别过去。”
“可是娘她……”
“娘现在心里面一定很复杂,你就是过去说些安慰她的话,也起不了什么作用。这种情绪,旁人帮不上忙,还是要靠她一个人慢慢消化,我们不要去打扰她。”
大钱氏打断赵大郎的担忧。
身为家里面的长媳,她自认自己还算了解这个婆婆。
果然,赵母一个人望着城门抹了会儿泪后,便渐渐止了泪,情绪也明显变得稳定下来。
大钱氏拿起一个还冒着热乎气儿的包子,塞到小闺女手里。
“香香乖,去把这个包子,拿给奶奶吃。”
赵香香小姑娘便捧着包子,迈着两条小短腿,听话地朝赵母跑去。
四周过于喧闹了些,赵大郎听不见祖孙俩说了什么,但见老的抱起小的,然后一老一少坐在旁边的树桩子上面,分吃着一个包子,脸上都带着笑,他悬着的心落地,也忍不住弯起嘴角笑。
“娘子,还是你最懂娘的心。”
赵大郎感激地拉住大钱氏的手。
他白读了一肚子圣贤书,竟还不如个没正儿八经念过几天书的妇人。
周围人来人往,即便不一定有人会注意到他们,可大钱氏还是羞红了脸,赶紧将手抽回来,又做贼似的左右看了看。
她嗔怪道:“你说话就说话,大庭广众下的,拉什么手啊,羞不羞……论聪明,我肯定是不如相公的,我只不过是比相公更懂女人的心思罢了。”
说完,视线落在赵大郎那张要比同龄人粗糙苍老不少的脸颊上,大钱氏心疼得红了眼圈。
她的男人,本来应该有个大好前程的。
结果却因为那些所谓的叔伯亲人,不得不背井离乡讨生活。
好好的一个读书人,硬是沦落到了去街头上摆摊卖字画维持生活。
赵大郎却没有这方面的遗憾,他笑着说道:“我的那些个叔伯,确实挺不是东西的,但是不瞒你说,我其实,还在心里面偷偷感谢过他们呢。”
“啊?”大钱氏惊讶,“他们那样欺负人,害你丢了大好前程,你做什么还要感谢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