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渐渐安静下来,村干部们交换着眼神。这个城里来的女书记,比他们这些土生土长的村里人还了解农村政策,还懂得精打细算。
"夏书记,"陈大山第一个表态,"你说怎么干就怎么干!我明天就组织劳力开工!"
就这样,在夏澜的统筹下,云溪村的基础设施升级改造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她将工程分为三个阶段:先解决"进得来"的道路问题,再解决"停得下"的停车场问题,最后解决"玩得好"的导览系统和休闲设施。
修路是最艰难的阶段。虽然申请到了部分资金,但材料费和机械费还是捉襟见肘。夏澜白天跑工地协调施工,晚上熬夜写追加资金申请,常常忙到凌晨。有次为了争取县里的旅游专项资金,她在局长办公室外等了三个小时,终于用详实的数据和规划打动了领导,额外争取到15万。
施工到第二周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冲毁了刚铺好的路基。夏澜冒雨赶到现场,看到村民们站在泥水中,满脸沮丧。包工头老李蹲在路边抽烟,摇头叹气:"这活没法干了,料都被冲走了..."
夏澜二话不说,卷起裤腿就下了工地,抄起铁锹开始清理淤泥。雨水顺着她的头发流下,制服湿透贴在身上,但她手上的动作一刻不停。村民们愣了一会儿,纷纷跟上来。老李扔了烟头,招呼工人们重新启动机器...
那天晚上,夏澜发起了高烧。但她只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又出现在工地上,带着浓重的鼻音指挥施工。村民们看在眼里,私下议论:"这姑娘,比咱们还能吃苦!"
道路工程终于在一个月后竣工。3米宽的沥青路平整光滑,两侧还种上了观赏花卉。通车那天,村里像过节一样热闹,老人们摸着黑亮的路面感慨:"这辈子没想到村里能修这么好的路!"
紧接着,停车场和厕所改造工程也相继完工。夏澜别出心裁地在停车场周围种植了本地果树,既美观又能为村民增加收入;厕所则按照旅游景区标准改造,干净整洁,还设置了残疾人专用间。
基础设施的改善立竿见影。旅游大巴能直接开到村口,游客不再为找停车位发愁,厕所排队现象也大大缓解。村里的民宿预订量直线上升,连平日都有游客光顾。
但夏澜并不满足。她注意到,游客们在参观时常常迷茫——不知道景点在哪,不了解文化背景,甚至找不到吃饭的地方。于是,她启动了"智慧旅游"项目:在主要景点设置二维码标牌,游客扫码就能听到语音讲解;开发简易的电子导览图,标注餐饮、厕所等位置;甚至为文化展览馆引进了AR技术,游客用手机就能看到"七仙女"在古井旁起舞的虚拟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