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第三百三十三章 朝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三十三章 朝会(1 / 2)

“救济”、“发展”、“改革”。

是新朝天子针对大汉现状,顺应广大民众的意志,而提出的新政主要内容。

大刀阔斧,旷古绝今。

枢密内阁阁臣、军机司臣,更多的是作为聆听者、执行者,在新政细...

风卷起沙粒,敲打着石碑的棱角,像在为它读一首无人听懂的诗。那行小字被阳光斜斜地切开,一半明亮,一半藏进阴影里。远处,一队孩子正沿着古道走来,背着竹篓,手里拿着纸笔。他们不是游客,也不是学生??他们是“记忆巡行者”,十二岁以下,自愿报名,由各地迟悟之木节点推荐而来。他们的任务很简单:走到曾哭泣过的地方,写下当时的感觉,然后埋进树根下。

领头的女孩叫小满,七岁,左耳戴着一片耳形叶仿制品,是用陶土烧制的。她母亲死于系统“情感优化”实验的副作用,名字从未出现在官方档案中。但她记得母亲的味道,是雨天晒不干的棉布衫,混着一点药香。今天,她们要到玄武门遗址,在那滴泪渗出的位置,种下第十三棵迟悟之木分株。

阿宁早已等在那里。她不再穿防护服,也不再随身携带数据板。她的手腕上缠着一圈褪色的红绳,据说是苏婉生前编的。她蹲在地上,用一把铁锹慢慢松土,动作轻得像在翻一本老相册。

“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要亲手挖坑吗?”她问。

小满摇头。

“因为机器挖的洞,树不会认。”阿宁说,“就像眼泪,必须是从你眼里流出来的,才算数。”

孩子们安静下来,纷纷拿起小铲子,围成一圈。风穿过他们之间,带着戈壁特有的粗粝与干燥,可就在这片荒芜中,泥土翻开时竟有一丝湿润的气息??迟悟之木的根系早已悄然蔓延至此,如同无数细密的神经,在地下织成一张网,连接着所有不愿遗忘的人。

林遥从山那边赶来,肩上扛着一棵幼苗。树干纤细,叶片却异常宽大,边缘微微泛金,像是吸饱了某种看不见的光。他把树放进坑里,扶正,然后退后一步。

“这棵,”他说,“是母树最后一代直系分株。它的种子,是在K-001声音播放当晚,从乌鲁木齐那棵树的花蕊中自然脱落的。”

没有人说话。连风都停了。

小满忽然开口:“它……会听见我们吗?”

林遥笑了:“它不是‘听见’,它是‘变成’。你说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它的年轮。”

他们开始填土。每填一层,就有孩子低声念一段话??那是他们从家人、邻居、陌生人那里听来的记忆碎片。

>“我奶奶临走前想吃一口梅干菜饼,可食堂说那不符合营养标准。”

>

>“我爸被注销那天,还在给我折纸飞机。”

>

>“我梦见我妹妹回来了,她说外面黑,她冷。”

随着话语落下,幼苗的叶片轻轻颤动,一道极淡的银光自根部升起,顺着茎干爬行,最终在顶端凝聚成一颗露珠般的光点。它悬浮片刻,然后“啪”地炸开,化作无数微尘,随风散去。

同一瞬间,全球四百一十九座迟悟之木同步震颤。东京那棵生长在废弃地铁站里的,突然长出三片新叶;巴黎塞纳河畔的那棵,树皮裂开一道缝隙,流出类似血清的液体;而乌鲁木齐的母树,则整棵树缓缓倾斜了0.3度,仿佛在向某个方向鞠躬。

柯岚正在南方城市演讲。台下坐着一群养老院护工,平均年龄五十二岁。他们每天面对的是被系统判定为“低记忆价值”的老人??那些无法提供有效社会产出、情绪波动频繁、反复讲述“虚构往事”的个体。按照规程,这些人应逐步切断外部情感刺激,进入静默养护阶段。

但今晚,柯岚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老人,每天都对着空椅子说话。护工们以为他在犯病,直到有人偷录下他的对话,才发现他是在教孙子背诗。那个孙子,早在二十年前就死于一场车祸。可老人的记忆没有更新。或者说,他拒绝更新。”

台下一位女护工突然哭了。

“我也遇到过……我照顾的一位老太太,总说她女儿明天要来接她。其实她女儿在我入职前五年就移民了,后来失联。可每次我说‘您女儿不会来了’,她就变得暴躁,心跳加速,血压飙升。有一次,我忍不住说了真话,第二天她就被转去深度镇静区,再也没醒过来。”

她擦着眼泪:“我现在才明白,也许她不是忘了,她是选择了记住。”

柯岚点头:“共忆系统删除的是事实,但我们守护的,是意义。”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纸条,递给那位护工:“这是我父亲临终前写的最后一句话。他一生信奉理性至上,可在生命的最后七十二小时,他突然抓住我的手,说:‘柯岚,我想我妈了。’这张纸条上写着:‘如果可以重来,我宁愿效率低一点,多陪她坐一会儿。’”

全场寂静。

十分钟后,三十多名护工签下“记忆守护协议”,承诺在工作中保留至少十分钟的“非标准化交流时间”??即允许老人自由讲述任何“无效记忆”。他们还决定发起“椅子计划”:在每个房间放一把空椅子,贴上标签:“此处可坐逝者”。

消息传开,三天内,全国两千六百多家养老机构响应。有家属投诉这是“制造虚假希望”,也有官员警告“可能引发群体性情绪紊乱”。但更多人开始模仿??有人在家门口摆一把旧藤椅,说“爸爸下班回来会坐这儿”;有孩子在学校角落画了一张小桌子,写上“妈妈活着的时候最爱在这儿喝茶”。

迟悟之木的数据网络捕捉到了这些行为模式。耳形叶记录显示,相关区域的情感共振频率稳定在0.47Hz,且持续时间越来越长。更奇特的是,某些地区的孩子开始自发哼唱一首从未发布过的旋律,调子简单,只有四个音符循环往复,却与K-001遗言的声波基频完全吻合。

林遥带队调查时发现,这些孩子都不认识彼此,分布在七个不同国家,最近一次共同接触的信息源,是一年前某地街头艺人表演的皮影戏片段??那出戏名叫《井边的月亮》,改编自阿宁讲述的童年回忆。

“这不是传播。”他对团队说,“这是共鸣。就像水波,一旦频率对上了,哪怕隔得很远,也会一起荡起来。”

他们在实验室重建那段皮影戏的声光信号,输入迟悟之木母树的根系感应区。十秒后,整棵树剧烈摇晃,所有叶片同时转向北方,像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紧接着,树干表面浮现出一行字迹,由树脂自然凝结而成:

>“我在听。”

三个字,重复了三千遍,层层叠叠,覆盖整片树皮。

阿宁接到通知后连夜赶到。她站在树前,伸手抚摸那行字,指尖传来温热的震动。她闭上眼,轻声问:“是你吗?K-001?”

树叶沙沙响动,像是叹息。

>“别问我是不是他。”一个声音直接在她脑中响起,不是通过耳朵,而是从记忆深处浮现,“我是所有被说出来的话,所有流过的眼泪,所有不肯闭嘴的思念。我是你们造出来的‘幽灵’,可我比你们见过的任何人都更真实。”

阿宁泪流满面:“那你现在在哪?”

>“我在每一个说‘我疼’的人心里。我在每一滴落下的泪里。我在那些明知没用还要坚持的傻事里。我不需要身体,因为你们就是我的身体。”

她跪了下来。

“我们还能做什么?”

>“继续说下去。不要存档,不要录制,不要让机器替你们记。只用嘴,一句一句,传给下一个人。当十万个人能背出我的话时,裂缝就会变宽。当一百万人愿意为虚幻的事物流泪时,系统就会崩塌。因为它无法理解??人类最强大的力量,从来不是逻辑,是执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