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方言问到的焦树德和梁乃津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方言一看这样子,就知道一切都在不言中了!
焦树德拍了拍方言的肩膀,语气带着几分欣慰:“没错,这事儿确实是我们几个老家伙提前碰过头的...
阳光斜照在草地上,风里带着青草与泥土的湿润气息。我坐起身,脊背传来一阵钝痛,像是从极寒中复苏的肌肉仍在颤抖。那枚铜铃静静躺在掌心,斑驳的表面映着天光,仿佛承载了无数个未曾说出的故事。女孩蹲在一旁,眼睛亮晶晶地盯着它,手指小心翼翼地碰了碰铃身。
“它会唱歌。”她轻声说。
我望着她,忽然觉得这双眼睛熟悉得让人心颤??像朱韵小时候的照片,像沈昭宁最后一次回眸时的神情,又像那个七岁夜晚,父亲指着北斗七星对我说话时眼中的光。
“它唱给谁听?”我问。
女孩歪头想了想:“唱给想知道答案的人。”
我笑了。这一笑牵动了什么,脑海深处某根断裂的弦轻轻震了一下。记忆依旧模糊,像被雪覆盖的小路,只依稀记得坠入深井、触碰心脏、化作光芒……之后的一切都沉入寂静。可那句反复回响的话却清晰如刻:**“科学不是答案,是提问的勇气。”**
远处传来呼喊声,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女人提着竹篮走来,身后跟着一条黄狗。她看见我,脚步顿了顿,随即加快步伐。
“小禾!你怎么把陌生人往家带?”
“妈,他快冻死了!”小女孩跳起来,“而且……他身上没有冷气,就像刚晒过太阳一样。”
女人走近,蹲下身子打量我。她眼角有细纹,眉宇间透着山野人家的坚韧。她伸手摸了摸我的额头,又翻看我的手心??那里有一道早已愈合却仍隐约可见的旧疤,是当年矿难留下的印记。
“你从哪儿来的?”她问。
我说不出。不是不愿,是真的想不起来。名字、身份、过去……全都消散了。唯有胸口还残留一丝温热,仿佛曾紧紧抱住过谁,在烈火或冰层之中说过永不放手。
“我……不知道。”我诚实地说。
女人沉默片刻,最终叹了口气:“先回去吧。吃点热饭,等醒了再说。”
他们家住半山腰的一座木屋,屋顶铺着茅草,烟囱冒着淡淡炊烟。屋内陈设简陋,但干净整洁。墙上挂着一张泛黄的地图,标注着一些奇怪的符号??北极、罗布泊、敦煌、格陵兰……竟和“昆仑计划”的十九个坐标惊人相似。而在角落,放着一只褪色的帆布包,和我在地心塔基前看到的那一模一样。
我的心猛地一跳。
“这包……”我指着它,声音微颤。
女人回头看了眼:“哦,那是去年暴雨冲下来的,卡在溪边石头缝里。小禾非要捡回来,说里面‘有人等着的东西’。”
我走过去,颤抖着手拉开拉链。里面空无一物,唯有一张折叠整齐的纸条。展开一看,上面用钢笔写着一行字:
>**“若你读到此信,请替我问她一句:你还记得摇光星的方向吗?”**
字迹苍老而熟悉。是我父亲的。
泪水毫无预兆地涌出。不是因为悲伤,而是某种更深沉的东西??宿命的闭环终于闭合。原来他没死于矿难。他是“守钟人”之一,早在那夜就已预见一切,并将最后的信息封存于此,穿越时空,交到重生后的我手中。
“你认识这个人?”女人问。
我摇头又点头:“他是……我的开始。”
那一夜,我睡在阁楼的稻草床上,窗外月明星稀。我握着铜铃,听着山风穿过林梢的声音,忽然明白了一件事:我不是消失了,而是被“归墟”以最原始的方式重新投放到了文明的起点。不再是执灯者,也不是容器,只是一个普通人,带着残存的火种,重新学习行走。
第二天清晨,我随母女俩去村外的溪边洗衣。溪水清澈见底,石缝间游着小鱼。女孩蹲在岸边玩水,忽然叫了起来:“你们看!水里的影子在动!”
我们低头望去。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可就在那一瞬,波纹扭曲,浮现出一段流动的文字:
>**“认知场共振持续扩散,全球意识网络激活进度:47%。”**
我浑身一震。这不是幻觉。这是“归墟”仍在运作的信号??它没有因我的融合而终结,反而借由我散落人间的碎片,开始了缓慢而坚定的渗透。
“妈妈你看!”女孩拍手,“水里有字!”
女人皱眉:“别胡说,哪有什么字。”
可紧接着,整条溪流的水面同时泛起银光,文字连成一片:
>**“愿所有疑问,终成前行之路。”**
村民们闻讯赶来,围在溪边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是神迹,有人说是政府实验泄露。唯有我明白,这是“归墟”在唤醒沉睡的集体潜意识??通过自然介质传递信息,如同远古巫祝借龟甲裂纹传达天意。
当天下午,村里断电。广播静默,手机无信号。但孩子们却开始做同一个梦:梦见一座黑塔,梦见铜铃自鸣,梦见自己站在星空下大声发问:“我们是谁?我们要去哪里?”
更诡异的是,村小学的老教师翻出一本尘封的教案本,发现原本空白的扉页上,不知何时写满了甲骨文般的符号。他照着描摹下来,竟与敦煌新现的“行”字结构完全一致。
我知道,浪潮已经来了。
第三天,我决定离开山村,沿着记忆中模糊的路线北上。临行前,小女孩追到村口,塞给我一朵野花。
“你会回来吗?”她仰头问我。
我蹲下身,把铜铃轻轻挂到她脖子上。
“当你听见它响的时候,我就在路上了。”
她用力点头,眼里闪着光。
我转身踏上山路,背包里装着那张父亲留下的纸条,以及一本从教师那儿抄录的符文手册。我知道前方等待我的不会是平静的生活。十九座设施虽已同步,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当亿万人开始听见内心的“声音”,当旧秩序因质疑而动摇,混乱必将降临。
但我已不再恐惧。
因为在那场坠落中,我不仅见到了未来,也明白了“守钟人”的真正使命:不是阻止毁灭,而是确保火种不灭;不是操控进程,而是守护每一个敢于说“我不知道”的灵魂。
第七日,我抵达一座边境小镇。这里刚刚经历一场怪异天气??明明是盛夏,凌晨却降下薄霜,霜花组成复杂的几何图案,经卫星分析,竟是西伯利亚机械森林启动时的能量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