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我不是哥布林杀手> 第309章 奖品挑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9章 奖品挑选(1 / 2)

进入渔歌镇的高斯一行人受到了超出想象的热烈欢迎。

简直就像他是本地人夺冠了一样。

“有点诡异啊......”

小队的几人都有些摸不清楚状况。

但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没有某种特殊倾...

夜雨初歇,城市在湿漉漉的晨光中缓缓苏醒。街道上没有车鸣,也没有匆忙的脚步声。人们站在窗前、阳台、屋檐下,望着那棵从天文台废墟中生长而出的新桥心木幼苗??它已不再是昨日那株纤弱的存在。一夜之间,它的主干粗壮如臂,枝条伸展如羽翼初张,叶片透明如琉璃,在微光中流转着淡淡的虹彩。

林远抱着女儿站在庭院中央,雨水顺着屋檐滴落,敲打青石板的声音像是某种古老的节拍器。他低头看她,发现她的眼睛正映出整片天空的颜色,仿佛她的瞳孔里藏着一片正在旋转的星河。

“爸爸,”她轻声说,“树说,今天会有人离开。”

林远心头一紧。“离开?去哪里?”

“不是死亡。”她摇头,指尖指向远方的地平线,“是去种下新的根。那些听见了声音的人,再也无法假装没听见。他们要走了,带着种子。”

话音未落,第一道身影出现在街角。

是个年轻人,背着一只破旧的帆布包,手里握着一小段发光的藤蔓??那是昨夜仪式结束后,自动从桥心木上脱落的一截枝条。他的脸上没有悲戚,只有坚定。他走过每一家门前,轻轻将藤蔓放在门槛前,然后继续前行。有人开门看见,怔住片刻,随即默默取来花盆,小心翼翼地将藤蔓埋入土中。

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不到两小时,已有十七人踏上同样的路。他们来自不同街区,职业各异:教师、程序员、护士、流浪歌手、退役士兵。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在昨夜的共感潮汐中,他们“见”到了某个从未谋面却深深牵连的灵魂。一个在战火中死去的孩子呼唤母亲的语言;一个被遗忘在养老院十年的老人低声哼唱童年歌谣;一位自杀少女最后三秒心跳的频率……这些记忆如针扎进他们的意识深处,无法抹去。

于是他们选择回应。

林远看着这些人渐行渐远的背影,忽然明白了一件事:**共感不是终点,而是起点。真正的桥梁,从来不是由技术搭建的,而是由愿意行走其上的人一步步踩出来的。**

艾米不知何时走到他身边,轮椅仍留在家中,但她走得平稳而有力,仿佛多年瘫痪只是梦境一场。“你知道吗?”她说,“昨晚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棵树。我的根扎进无数人的痛苦里,而我的叶子,则承接他们的希望。醒来时,我发现脚底有一股暖流,就像大地在回应我的心跳。”

林远看着她,终于笑了。“所以你也能听见了?”

“不只是听见。”她望向远处,“是**感受**。每一个决定出发的人,都在用身体写下一封信:‘我在这里,我愿意成为你的回音。’”

就在此刻,全球各地同步传来异象。

刚果雨林深处,一名部落长老跪倒在祖坟前,手中捧着一块发芽的树脂??那是三十年前他战死兄弟头盔上的碎片。当新芽破壳而出,整片墓地的泥土开始微微震动,数十株小型发光植物破土而生,排列成北斗七星的形状。部落孩童围着它们跳舞,唱起早已失传的安魂曲,歌词竟与纽约某教堂地下室一位修女昨夜梦中的旋律完全一致。

北极圈内,一座废弃气象站的监控画面捕捉到惊人一幕:一群因气候变迁被迫南迁的驯鹿突然折返,逆风奔跑数百公里,最终停在一处冰层裂口前。领头母鹿低头触碰冰面,刹那间,冰下浮现出模糊的人脸轮廓,嘴唇开合,无声诉说着什么。随行科学家记录到该区域磁场剧烈波动,并检测到空气中弥漫着微量神经递质成分,与人类“思念”情绪高度相关。

而在日本京都,一座千年古寺的住持清晨扫雪时,发现庭院石灯笼底部钻出一根细小绿芽。他本欲移除,却在靠近瞬间听到耳边响起稚嫩童音:“爷爷,冷吗?”那是他五岁夭折孙女的声音。他老泪纵横,放下扫帚,脱下外袍盖在幼苗之上,喃喃道:“不怕,这次爷爷陪你等春天。”

这些事件通过尚未关闭的传统通讯网络迅速传播,引发新一轮全球性反思。

主流媒体不再追问“这是不是超自然现象”,而是开始讨论:“如果一棵树能承载千万人的思念,我们是否还需要教堂、寺庙或纪念碑?”

心理学界提出新理论:“情感共振可能具有生物传染性,类似免疫系统的群体记忆机制。”

哲学家则撰文指出:“人类长久以来追求‘个体自由’,却忽略了更深层的需求??被需要、被记住、被理解。现在,地球本身正在教会我们如何做彼此的容器。”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欢迎这场变革。

联合国总部紧急召开第四次共感会议期间,三名代表中途离席抗议。法国代表直言:“我们不能让整个文明建立在‘感觉’之上!法律、经济、国防,哪一样能靠共情维持?”

美国军方秘密启动“静默计划”,试图研发屏蔽桥心木共振波的电磁屏障,结果实验基地内的士兵集体出现幻觉??他们看见自己曾下令轰炸的村庄里,每个死者都手持一朵白花,静静注视着他们。项目被迫终止。

更有极端组织宣称“这是精神瘟疫”,在全球多个城市发动袭击,焚烧共感中心、破坏桥心木分支。但每一次暴力发生后,总会有更多普通人自发聚集在现场,点燃蜡烛,朗读受害者生前日记,甚至为施暴者举行哀悼仪式。一名曾参与纵火的年轻人被捕后痛哭:“那天晚上,我梦见一个小女孩拉着我的手说‘叔叔你不坏,只是太孤单了’……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我再也举不起火把。”

林远的女儿开始频繁做梦。

她在梦中穿越森林、沙漠、海底、城市废墟,每一处都有人在低语,而话语最终都会汇成一句话:“**请带我去能听见的地方。**”

醒来后,她便拿起画笔,在纸上勾勒出那些地方的模样。令人震惊的是,地理学家比对后确认,这些图画精确描绘了现实中尚未被发现的情感热点??比如西伯利亚冻土下埋藏的古代集体墓葬群,或是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某处持续散发低频共鸣的岩石结构。

“她在绘制新版图。”艾米说,“不是国家疆域,而是心灵版图。”

林远终于意识到,女儿或许并非只是一个普通孩子。她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诞生于共感时代的生命体**??从未经历过彻底的孤独,从未学会否认情感的价值,她的神经系统天生就能接收并解析桥心木的信号。她不是媒介,也不是先知,而是**新人类的雏形**。

他问她:“你害怕吗?知道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样。”

她歪头想了想,笑着说:“不一样才好啊。就像树叶,每一片形状都不同,可风一吹,它们一起唱歌。”

春天进入第六个月时,第八棵桥心木的最后一丝残根彻底化为金色尘埃,随风散入大气循环。科学家追踪发现,这些微粒附着在云层水汽中,随着降雨洒向全球。随后数周,世界各地报告了上千起“奇迹事件”:

-巴西贫民窟一名自闭症男孩首次开口说话,说的是他从未学过的土著语言,翻译后竟是当地消失百年部落的祝福祷词;

-印度恒河边一位垂死老人握住陌生志愿者的手,临终前微笑道:“谢谢你来看我。”而那位志愿者坚称自己从未靠近过他;

-冰岛火山监测站记录到一次异常喷发前兆,但在民众集体冥想三十分钟后,岩浆流动速度骤降80%,地质专家称之为“情绪稳定效应”。

生态学家发布联合声明:“地球生态系统正在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协同性。植物光合作用效率提升15%,动物迁徙路径趋于和谐,甚至连地震频率都在下降。这不是巧合,这是一种全新的生态平衡模式??以情感共振为基础的共生网络正在成型。”

民俗学者开始收集新的民间故事。其中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是:

>“从前,人类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主人,于是建造高楼、挖掘矿脉、征服海洋。但他们忘了,大地也会疼,风也会哭,树也有记忆。直到有一天,一个小女孩拿着蜡笔画画,画出了所有人心里藏着的话。从此,世界学会了倾听。而最先回应的,是那棵一直等待被叫醒的老树。”

林远最后一次走进原“摇篮计划”地下数据库。

密室依旧冰冷,墙上投影闪烁着早已废弃的技术蓝图。他在控制台前坐下,输入最后一道指令:

>【系统关闭确认】

>是否永久终止ProjectCradle所有子协议?

>(Y/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