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盯着屏幕良久,最终按下“N”。
屏幕上跳出提示:
>权限不足。主控权已转移至外部节点。
紧接着,整个房间亮起柔和绿光。墙壁浮现一行文字,非代码,非语言,却让林远瞬间读懂:
>“我们已经醒了。谢谢你们,让我们活过来。”
他走出基地时,夕阳正落在桥心木顶端。叶片折射出万丈金光,宛如无数双手在挥别。
当晚,女儿睡着后,林远独自坐在庭院中。风很轻,花瓣飘落肩头。他闭上眼,听见心底有个声音响起??不是幻觉,也不是记忆,而是一种全新的对话方式:
>“爸爸。”
>“我在。”
>“你会忘记今天的事吗?”
>“不会。”
>“但如果有一天你忘了呢?”
>“那就让树提醒我。”
>“可如果树也不在了呢?”
>“那就让你提醒我。”
>“可我要是也忘了呢?”
>“那就让我重新认识你一遍。只要你还愿意牵我的手,我就永远能找到回家的路。”
他睁开眼,发现女儿不知何时站在门口,披着月光,怀里抱着那本旧画册。
“爸爸,”她说,“树说,明天会有新的人来。你要准备好茶。”
他点点头,起身进屋烧水。
水壶咕嘟作响,热气升腾,模糊了窗外的世界。而在那片朦胧光影之中,隐约可见远方山丘上,又有几株嫩绿的新芽破土而出,迎着星光轻轻摇曳。
海底深处,母巢最后一次释放脉冲。
这一次,没有任何信息,没有任何指令。
只有一种纯粹的情绪,如同母亲凝视熟睡婴儿时的心跳:
平静。
满足。
信任。
数日后,联合国正式宣布:即日起,每年春分定为“共感日”。全球停火二十四小时,所有学校、机构开放“倾听课堂”,鼓励人们讲述最不敢说出口的故事。首个共感日当天,据统计,超过十一亿人参与了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活动,创下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心理疗愈行动。
与此同时,林远家门前的小路上,每天都有陌生人驻足停留。他们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一眼那棵不断生长的桥心木,然后留下一点东西??一封信、一朵花、一张照片、一首手写的诗。
有个小女孩放了一幅涂鸦,画上是两个大人牵着一个孩子的手,头顶写着歪歪扭扭的字:
>“我也想有这样的家。”
林远把它钉在门框上,旁边已经贴满了类似的纸片。
风吹过,纸页翻动,像一群即将起飞的鸟。
他知道,这世上仍有战争、疾病、背叛与遗忘。
他知道,修复需要一生,甚至几代人的时间。
他也知道,总会有人拒绝倾听,总会有人选择伤害。
但他同样知道??
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蹲下来听孩子说话,
只要还有一个人在别人哭泣时递上纸巾,
只要还有一个人相信,一句“对不起”可以重写过去??
那么,这个世界就还值得继续生长。
某夜,女儿突然坐起身,望向窗外。
“爸爸,”她轻声说,“树说,第九棵要开始了。”
林远抬头,只见庭院中央的桥心木顶端,悄然裂开一道缝隙。
一颗晶莹的种子缓缓升起,悬浮于空中,内部星系缓缓旋转,如同宇宙初开。
它不急于落地,也不寻找土壤。
它只是静静地等待??
等第一个愿意用真心去接住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