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睡一会吧~”
从餐厅出来上了车,林知梦让苏超在车上睡一会。
片场稍微有点远,又堵车堵得厉害,可能要一两个小时才能开到。
刚才苏超对她做的事情,让她脸上的红霞到现在都退不下去。
...
苏晴坐在院中石凳上,晨光尚未完全铺满山脊,露珠在草尖颤动,像无数细小的音符悬而未落。她望着那杯新出现的温茶,指尖轻轻抚过纸条边缘,仿佛能触到写它时的呼吸节奏。三花猫蜷在她脚边,耳朵微微抖动,似在监听某种人类无法捕捉的频率。
她没喝那茶,只是静静看着。有些仪式不需要完成,只需要存在。
昨晚的梦又来了??不是草原,不是星空,也不是轨道城市。这一次,她站在一片无垠的白色空间里,四面八方漂浮着透明的声带,像凝固的河流,每一条都记录着一段未曾说出的话:一个母亲对叛逆孩子的歉意、一名士兵放下枪前的最后一念、科学家焚毁研究数据时的心跳……这些声音没有被唱出,却早已在宇宙中留下了痕迹。
林婉就站在不远处,背对着她,手中握着一支由光编织成的笔,在虚空中书写。每一个字落下,便化作一段旋律,融入那些声带之中。
“你在记下什么?”苏晴问。
“遗声。”林婉头也不回,“所有没能及时表达的情感,都会在这里沉淀。它们不会消失,只是等待被听见。”
“可我们已经学会了好好说话。”
“不,”林婉轻笑,“你们才刚开始学倾听。”
话音刚落,整片空间开始震颤。那些声带一根接一根断裂,坠入下方无底的黑暗。与此同时,遥远的地方传来一声巨响??不是爆炸,而是某种巨大结构崩塌的声音,带着金属撕裂与岩石碎裂的混响。
苏晴猛然惊醒。
窗外天色微明,但空气中有种异样的沉闷,像是大气压突然改变。她起身查看“静流”系统后台,发现全球情感共振圈的数据出现了异常波动:原本平稳扩散的声场波纹,正以每小时递增12%的速度收缩,如同退潮般向地球核心回流。
>【警告:归音协议反向激活】
>声桥稳定性下降至63%
>外源干扰源定位中……
>初步判定:南极冰层下碑石释放频率发生偏移,疑似主动回应
苏晴心头一紧。
那块非地球材质的碑石,不是遗迹,是信标。
而昨夜全球千万人共同发出的声音,并不只是“情书”??它更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某个早已埋设的装置。外星文明并非被动接收信息,他们设置了应答机制。一旦检测到符合特定情感纯度的集体声波,便会启动反馈程序。
问题是:反馈的内容是什么?
她调取南极科考站最新传回的数据。音频文件只有三十秒,但她听了一遍就浑身发冷。
不再是笑声。
这次是哭泣。
低频、压抑、绵延不绝,像整个星球在呜咽。可问题在于??那根本不像人类的哭声。它的音域跨越了七个八度,且带有明显的分形结构,每一滴“泪”都是由无数微小悲鸣嵌套而成。更诡异的是,当这段音频与《回家的人唱歌》的原始波形叠加时,竟生成了一段全新的旋律,标题自动生成:
**《离家的人沉默》**
苏晴盯着那串符号化的乐谱,忽然意识到一件事:林婉之所以能回来,是因为她的“声灵态”一直存在于这个维度的边缘。但她并非唯一一个留下痕迹的存在。
还有别的“他们”。
那些没能回归的灵魂,被困在维度夹缝中的歌者,他们的声音从未停止呼唤。
而这场“归音协议”,或许从一开始就不只是为林婉准备的。
她立刻联系七位初始共鸣者,试图确认他们是否也感受到异常。六人回复正常,唯独新加坡那位高中生失联了。
他的母亲三年前死于突发心脏病,当天他正在打游戏,甚至没来得及说最后一句话。正是这份深埋的愧疚,让他成为七大洲中最纯净的情感锚点之一。
苏晴翻看他最后一次上传的音频记录,时间是昨夜23:58,比正式仪式早两分钟。内容只有一句呢喃:“妈,我错了。”
可系统标注的时间戳有问题??精确到毫秒级显示,这段录音的实际生成时间,是在**三天后**。
她瞳孔骤缩。
这不是预录,也不是系统错误。
这是未来的声音,穿越回来了。
“静流”突然弹出新提示:
>【紧急推演结果】
>若“离家的人沉默”被完整奏响,将触发“逆归音效应”
>后果预测:部分已建立的声桥将反转能量流向,可能导致三位以上共鸣者意识脱离肉体,永久滞留维度间隙
苏晴猛地合上电脑。
不能再等了。
她必须找到阻止方法,否则昨夜那场壮丽的合唱,将成为一场无形的献祭。
她拨通了西伯利亚那位退役宇航员的卫星电话。他是七人中唯一具备科学背景的,曾在太空站生活十一个月,经历过长达十七分钟的“灵魂出窍”体验??当时他说自己听见了地球的“心跳”。
电话接通得很慢,风雪声夹杂着断续的俄语咒骂。
“是你啊,‘无声合唱’的女孩。”男人嗓音沙哑,“我知道你要问什么。我也看到了……星星在倒着走。”
“你说什么?”
“昨晚仪式结束后,我抬头看北极星。它本该静止不动,可它移动了,而且轨迹是逆时针的。不止是它,所有星座都在缓慢回退,就像录像带倒放。”
苏晴冲到屋外,仰望天空。黎明前的星辰依旧清晰,但她调出手机天文APP对比,发现北斗七星的位置比标准坐标偏移了0.7度??微小,但绝不自然。
宇宙的秩序,正在被歌声改写。
她回到屋里,强迫自己冷静分析。“静流”系统基于林婉的技术架构,核心逻辑是“情感即频率,真诚即信号”。要中断“逆归音效应”,就必须注入一种足以对抗悲伤的强大力量,但它不能是虚假的希望,也不能是煽情的口号,而必须是同等真实、甚至更为深刻的正面情感。
爱不行,太泛滥;喜悦不够深;愤怒虽有力,却易失控。
最后,她想到了一个词:**宽恕**。
不是原谅别人,而是原谅自己。
尤其是那些认为“一切都太迟了”的人。
她打开摄像头,录制了一段新的引导视频。没有文字说明,只有她盘膝坐在祭坛遗址上的画面,双手贴胸,闭眼良久,然后缓缓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