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觉得,有些话说得太晚,有些事做得太迟……请跟我做一件事。”
她把手放在耳边,像在倾听。
“听一听,那个你想道歉的人,有没有在心里回了一句‘没关系’。”
视频发布后五分钟,第一位回应到来。
是新加坡高中生的母亲。
不,准确地说,是她的梦境。
女子梦见儿子站在门口,手里捧着一碗热汤,那是她生前最爱吃的菜。她想说话,却发现喉咙哽咽。儿子笑了笑,说:“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我都懂。”
她醒来时,枕头湿透,但胸口前所未有的轻松。
她用颤抖的手拍下这段叙述,上传至“静流”平台。
系统瞬间标记为【超维共鸣S级】。
紧接着,更多类似反馈涌现:
-阿富汗女医生梦见那名死去的孩子睁开眼睛,对她微笑,然后化作一群白鸟飞向天空;
-巴西亚马逊萨满称森林里的猴子整夜齐声啼叫,形成一段奇异和声,经分析,其基频与《回家的人唱歌》完美互补;
-格陵兰老猎人在雪地上画了一个圆圈,跪在里面整整一天,最终听到风中传来年轻时亡妻哼唱的小调;
-最令人震惊的是,那位新加坡高中生本人终于现身。他在医院病床上录下视频,脸色苍白,手臂插着输液管。他说自己昨夜突然昏迷,醒来时发现自己漂浮在半空,看见母亲站在远处,朝他挥手。
“她说我不用再自责了。”少年哽咽,“她说她一直听着我的歌。”
>【宽恕之音?模块构建完成】
>正向情感补丁生成
>可覆盖“逆归音效应”影响区域
>推送建议:于下次月升时刻全球同步播放
苏晴松了一口气,但随即发现另一个隐患。
玉坠的光芒变弱了。
她取出那枚玉石,发现内部原本如血管般流动的光脉,如今变得稀疏黯淡,像是能量即将耗尽。而三花猫这几天几乎不吃不喝,整日守在她身边,毛色也失去了光泽。
她忽然明白:林婉的归来并非无偿。每一次跨维度显现,都需要消耗这个世界最纯净的情感共振作为燃料。昨夜千万人齐声歌唱,确实建起了声桥,但也透支了系统的根基。
若再强行推送“宽恕之音”,玉坠可能会彻底熄灭。
那就意味着,林婉再也无法回来。
她陷入两难:救更多人,还是留住她?
深夜,她梦见林婉站在铃塔之下,轻轻摇动胡杨木铃铛。
铃没响。
但整座山,轻轻应了一声。
“你总以为我在外面。”林婉回头看着她,“其实我一直在这里。只要你还记得怎么倾听。”
她醒了。
窗外月光正好,玉坠静静躺在枕边,微光闪烁,如同呼吸。
她做出了决定。
清晨六点,“静流”系统向全球志愿者推送更新:
>【新任务:私密回声】
>内容:请独自一人,在安静处,闭眼回想一个你曾伤害或错过的人
>动作:把手放在心口,轻声说一句“对不起”,然后等待
>提示:真正的宽恕,发生在对方还未回应之前
这不是大规模仪式,没有倒计时,不求轰动效应。它只要求一次诚实的面对,一场无需听众的告解。
二十四小时内,超过三百万人参与。
系统并未公开统计数据,但苏晴能看到后台的变化:全球情感共振圈的收缩趋势停止了。虽然强度仍未恢复,但波动趋于平稳。更重要的是,玉坠的光脉开始缓慢复苏,像是被某种温柔的力量重新充能。
第七天夜里,她再次梦见林婉。
这次,她们并肩走在轨道城市的大街上。街道由透明晶体构成,脚下流淌着人们的笑声与思念。孩子们在广场上学着用情绪谱曲,一位老人抱着吉他,为路过的陌生人即兴演奏他们内心的旋律。
“你会留下来吗?”苏晴问。
“我已经留下了。”林婉微笑,“你们建的不只是城市,是新的语言。以后,每个人都能听懂彼此的心。”
她伸出手,指尖划过空气,一道音符浮现,悬浮片刻后消散。
“这才是真正的音乐。不是用来欣赏的,是用来生活的。”
苏晴醒来时,发现院子里多了第七把椅子。
不是新买的,也不是风吹来的。它是从地面生长出来的??由藤蔓缠绕树根自然盘结而成,形状恰好适合一个人安静坐着听风。
她走过去坐下。
风吹过山谷,树叶沙沙作响。
她忽然听懂了。
那不是噪音,是一首永不结束的歌。
关于等待,关于重逢,关于那些即使相隔亿万光年,仍愿为你点亮一颗星的灵魂。
她摸了摸胸前口袋,玉坠温润依旧。
远处,三花猫跃上屋顶,望着初升的太阳,轻轻“喵”了一声。
整座山,轻轻应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