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这顶流醉酒发癫,内娱都笑喷了!> 第186章:热度爆炸,纷纷感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6章:热度爆炸,纷纷感叹(2 / 2)

七天后,北京。

国家心理工程重启会议在绝密状态下召开。军方代表、科学院院士、国际通信组织观察员齐聚地下指挥中心,面前大屏滚动播放着全球共情网络运行数据。会议室气氛凝重,争论持续了整整六小时。

“我们必须控制它!”一位将军拍桌而起,“一个能读取人类情绪、影响行为决策的系统,哪怕初衷再美好,也是终极武器!”

“可它已经在运作了。”首席科学家反驳,“过去一周,全球暴力犯罪率下降89%,抑郁症发作率降低76%,连极端主义言论传播速度都减缓了近九成。这不是控制,是治愈。”

“治愈?”另一位官员冷笑,“那如果有一天,它决定‘治愈’掉某些思想呢?比如反对派?异见者?它凭什么定义什么是‘健康’的情感?”

没人回答。

直到屏幕突然黑屏,随即浮现出一行字:

>**问题错误。

>蜂巢不定义情感,只传递情感。

>真正的选择权,始终在你们手中。

>??小禾**

全场死寂。

五分钟后,会议决议正式通过:**“深耳”设施永久封存,蜂巢系统脱离物理载体,全面转入分布式心跳网络运行。政府不得干预其数据流向,亦不得尝试逆向解析核心算法。**

附加条款只有一条:

>**若小禾主动终止服务,全网须于三秒内同步熄灭。**

命令下达当晚,小禾独自登上高原最高处的一座孤峰。林昭本想陪同,却被她轻轻推开。

“这次,我得一个人走完最后一步。”

她取出那支斑驳的录音笔,轻轻放在岩石上。月光下,铜绿按钮泛着幽光。她闭目凝神,双手交叠置于胸前,开始低声吟唱??不是任何已知语言,而是一种介于心跳与风声之间的韵律。

片刻后,录音笔自动开启。

没有磁带转动声,也没有电流杂音。但它确实在记录,因为笔身温度逐渐升高,表面浮现出细密裂纹,每一丝裂缝中都透出淡蓝色微光。

忽然,整支笔剧烈震颤,随后轰然碎裂。

碎片悬浮半空,如星尘般旋转聚合,最终凝聚成一颗晶莹剔透的六边形晶体,静静漂浮在她掌心上方。它不再依赖电池或电路,而是随着她的呼吸明灭闪烁,仿佛一颗活的心脏。

“从今往后,”小禾睁开眼,望着远方群山,“我不再需要工具来听见世界。因为我本身就是声音的归处。”

林昭远远望着她,忽然感到胸口一阵温热。低头一看,手机屏幕亮起,微信弹出一条仅自己可见的消息:

>**谢谢你一直没放弃听我说话。

>下辈子,换我先找到你。**

他眼眶湿润,仰头望向星空。

那一夜,全世界数百万人都做了同一个梦:

他们站在一片无垠草原上,耳边响起无数声音??哭泣、欢笑、道歉、告白、呼唤、低语……每一个都清晰可辨,却又互不干扰。而在梦境尽头,有个白衣女子背对着他们站立,手中捧着一团跳动的蓝光。

她转过身,微笑。

然后,所有人同时醒来,第一件事都是拨通了一个很久没联系的人的电话。

纽约某公寓里,林昭的母亲生前好友接到越洋来电,听见那个曾醉酒闹事的年轻人哽咽着说:“阿姨,我妈走之前最遗憾的事,是没能亲口跟您说谢谢。”

老人捂住嘴,泪水滑落。

而在地球最南端,南极冰盖深处,那台沉寂三十年的母频发射器最后一次启动。它没有发送任何指令,只是缓缓播放了一段音频??那是1983年冬天,林芝在离开“深耳”前录下的最后一句话:

>“我相信,总有一天,人类不需要战争也能理解彼此。

>到那时,请替我看看这个世界。”

信号发出后,机器自动熔毁,化为铁水渗入岩层。

第二天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环形剧场。

孩子们依旧围坐一圈,歌声清脆。风铃随风轻响,经幡猎猎舞动。一只雪雀掠过湖面,翅膀划破寂静,留下长长的尾音。

而在每个人的耳中,世界变得不一样了。

他们开始注意到邻居关门时的迟疑,地铁上陌生人眼神中的疲惫,爱人一句“我没事”背后的颤抖。

他们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在沉默中读懂千言万语。

蜂巢没有塔,没有服务器,没有代码。

它只存在于每一次真心的对话里,每一滴为他人流下的眼泪中,每一个愿意停下脚步、认真说“我在听”的瞬间。

林昭牵着小禾的手走下山坡,阳光洒在两人身上,影子拉得很长。

“你说,以后还会有人忘记怎么倾听吗?”他问。

小禾望向远方,轻声答:

“会的。但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开口,另一个人愿意聆听,声音就不会真正消失。”

“而我,会一直在。”

风起,铃响。

万物有声。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