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真君驾到> 第382章 末将,遵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2章 末将,遵旨(1 / 2)

王贲,大秦通武侯。

真真正正的参与了秦灭六国的大战。

声音冷厉,肃杀,带着灭国级别的杀气,玉真公主的脸色微白,而颜真卿则是眸子微亮起来,道:“府君,府君……”他注视着眼前的少年道人。

...

晨光如金,洒在长安城的屋脊之上,琉璃瓦泛着温润光泽,仿佛昨夜那场惊心动魄的厮杀不过是一场噩梦。可衍舟知道,不是梦。他肩上的乌鸦抖了抖湿羽,低鸣一声:“死了七十二个道士……都是被诱骗来的正统门人,心窍被咒钉封死,魂魄锁于重宝之内。”

衍舟闭眼,指尖轻抚布袋中的铜钱。百钱虽已聚齐,但其中流转的光并不稳定,时明时灭,如同风中残烛。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献祭虽破,根未断。乾元重宝仍在市井流通,朝廷依旧推行新币,百姓依旧困苦。那场阴谋,不过是暂退一步,而非彻底溃败。

“他们还会再来。”陈大郎低声说,声音里少了昔日的怯懦,多了几分沉甸甸的清醒。

“会的。”衍舟点头,“李辅国不会善罢甘休,希微子更不会就此收手。今日之胜,不过是夺回了一息喘息之机。”

他望向东方,太阳初升,照得大雁塔顶金光熠熠。可就在那一瞬,他瞳孔微缩??塔尖之上,竟浮现出一道极淡的黑影,形如人首蛇身,盘绕三匝,随即消散于天际。

“九幽摄魂阵只是表象。”衍舟喃喃,“真正的大阵,从来就不在地下。”

“在哪?”陈大郎问。

“在整个长安的‘信’上。”衍舟缓缓道,“他们要炼的,不是尸,不是魂,是‘人心之信’。当百姓不再相信官府、不再相信邻里、不再相信一碗汤可以不收钱的时候,道统自然崩塌,天地正气也将随之枯竭。这才是真正的斩龙脉??不是断地气,是断人伦。”

陈大郎怔住。他忽然明白,为何衍舟坚持要收集“自愿赠予”的铜钱。因为那不仅仅是善念,更是信任的凭证。一枚旧钱,换一段温情回忆,表面看是交易,实则是唤醒??唤醒人们心中早已尘封的“信”。

可这世间,最难复原的,正是信任。

两人沉默良久,忽听街角传来一阵喧哗。一群差役押着一个披头散发的老妇人走过,口中高喊:“私藏旧币,图谋不轨!按律当斩!”那老妇人嘶声哭喊:“我只是留着给孩子做压岁钱啊!开元通宝怎么就成了逆物?!”

围观者众多,却无人敢言。

陈大郎攥紧拳头,眼中怒火翻腾:“他们……他们在逼人忘本!把过去的安稳日子都说成罪过!”

衍舟静静看着那妇人被拖走,良久,才开口:“明日,你继续摆摊。”

“还收铜钱?”

“不。”衍舟摇头,“从今往后,你的汤饼不再需要任何交换。谁来吃,都给。但你要做一件事??每送出一碗,就问对方一句:‘你还记得,谁曾对你好过吗?’若他肯说,便记下那人名字,写在纸上,贴于摊前。”

“这有用?”陈大郎不解。

“有。”衍舟目光深远,“记忆是最强的咒。他们用恐惧抹去过去,我们便用回忆重建真实。一百零八枚铜钱点燃的是仁心灯,而千千万万段回忆,终将汇成一座不灭的城魂祭坛。”

次日,陈大郎的小摊重新开张。

锅灶升起袅袅白烟,香气弥漫整条街巷。他不再贴黄纸,也不设门槛,只在木桌上放了一叠空白麻纸,一把炭笔,旁边立一小牌:“说出一个对你好的人,愿天下皆知其名。”

起初仍是冷清。路人匆匆而过,有人冷笑:“施舍饭食,莫非想当活菩萨?”也有人警惕地盯着他,生怕这是朝廷设下的圈套,诱人口出怨言。

直到第三日清晨,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童怯生生走近,捧着半碗凉汤坐在角落。陈大郎给他盛了一碗热腾腾的牛肉汤饼,轻轻放在面前。

小童抬头,眼睛红肿,似是哭过。

“你还记得,谁曾对你好过吗?”陈大郎轻声问。

小童沉默许久,终于开口:“我娘……去年病死前,把最后一件棉袄裹在我身上,自己盖着草席。她走的时候,还在笑,说‘阿奴别怕,娘去天上给你点灯’。”

他说完,低头啜泣。

陈大郎没说话,拿起炭笔,在纸上写下:“阿奴之母,冬夜以身为衾,临终犹念儿暖。”然后将纸条贴在摊前竹竿上,随风轻扬。

那一刻,路过的织女停下了脚步。

接着,卖柴的老汉也驻足凝视。

越来越多的人围拢过来,看着那一张张写着平凡善行的纸条,仿佛看见了自己遗失已久的岁月。

有个老兵拄着拐杖走来,颤声道:“我同袍张二牛,战阵中替我挡箭,肠子都流出来了,还笑着说‘老哥,你家有娃等着呢’……我活下来了,他坟头草都三尺高了。”

陈大郎记下。

有个寡妇抱着孩子,低声说:“隔壁赵婆婆,每晚悄悄在我门口放一碗米粥,不说一句话。我穷得连蜡烛都买不起,是她让我熬过了最难的日子。”

陈大郎记下。

有个书生模样的青年红着眼眶:“寒窗十年,屡试不第。那年雪夜投河,是桥头卖烤红薯的老伯拉住我,塞给我两个热薯,说‘小伙子,命比铜板硬,别轻易摔碎’。”

一张又一张,纸条越贴越多,像一面飘动的记忆之墙。

五日后,这面墙已有三百余条。

而更奇异的是,每当夜深人静,月光洒落其上,那些纸条竟微微发亮,字迹如萤火浮动,隐隐与陈大郎布袋中的铜钱共鸣。

与此同时,衍舟并未闲着。

他带着乌鸦夜探户部银库,在屋顶盘旋三圈后,乌鸦带回一片熔化的铜渣。他以指蘸水,在地上画出纹路,赫然发现??每一枚新铸的乾元重宝内部,都嵌有一丝极细的黑线,非金非铁,竟是用婴孩头骨研磨成粉,混入铜液浇筑而成。

“生魂铸币。”衍舟面色铁青,“以未睁眼之婴,承载初生怨念;以垂死老人之血,浸染终末悲苦。再借市井流转,将这份毒意渗入万家灶台、孩童荷包、老妪针线筐……日积月累,便是滔天煞气。”

他立刻前往东市,寻访那位曾施“安神汤”的张大夫。然而医馆已空,只剩满地破碎药罐,墙上用血写着四个大字:“不信者亡。”

衍舟蹲下身,从灰烬中拾起半片残方,上面依稀可见“茯苓、远志、龙齿”等药名,但在最下方,却多了一味诡异药材??“梦皮”。

“梦皮?”他皱眉。

乌鸦啄了啄残纸,忽然道:“南诏古籍有载:取十岁以下童子睡中脱下的第一层皮膜,谓之‘梦皮’,乃魂魄出入之痕。集百张可制迷心符,集千张……可开阴门。”

衍舟猛地站起,寒意直透骨髓。

他们不仅在炼钱,还在收集“梦”。

而梦境,正是魂魄最脆弱之时。

他立刻推演天机,以龟壳八钱再卜一卦。卦成,变【蛊】之【剥】。山风蛊乱,群阴噬阳。象曰:“君子以振民育德”,然“剥床以足,凶兆已现”。

“他们已经开始抽取全城人的梦境了。”衍舟低语,“下一个目标,是城西的慈幼坊??那里有三百孤儿,每日服用官府发放的‘养元膏’,从未间断。”

当夜,衍舟潜入慈幼坊。

月色惨白,院中寂静无声。三百孩童整齐躺在通铺之上,呼吸均匀,面容却僵硬如塑像。每人额心都贴着一片薄如蝉翼的白色皮膜,正随着呼吸微微起伏。

正是“梦皮”。

衍舟悄然靠近一名幼童,伸手欲揭那膜,指尖刚触及其表,忽觉神识一震!一股阴寒之力顺指侵入脑海,无数画面汹涌而来??

他看见自己站在太极殿上,身穿紫袍,手持玉圭,脚下跪满百官。李亨亲授印信,称他为“国师”。他笑着接过,转身之间,却发现身后站着百具尸体,全是曾受他恩惠的贫民、乞丐、孤女……他们睁着眼,嘴唇蠕动,齐声质问:“你为何背弃我们?”

幻象瞬间破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