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当过明星吗,你就写文娱?> 第二百二十章 把我杀了给大家助助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二十章 把我杀了给大家助助兴(2 / 2)

“然后呢?”

“然后,门会关闭。至少五十年内不会再开。而你,将成为新的锚点,维系声网稳定。你会慢慢听不见现实世界的声音,但能听见历史深处的低语。你会忘记很多事,包括你自己。可只要还有人记得一首老歌,一句乡音,一声呼唤……你就永远不会真正消失。”

余惟闭上眼。

他想起母亲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惟惟啊,记得回家吃饭。”

他想起林晚在风沙中对他微笑的样子:“你说过要写一部关于声音的小说,现在,它是真的了。”

他想起凉山孩子围圈唱歌的模样,那么纯净,那么自然,仿佛生来就懂得如何安抚亡灵。

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选择。

他一步步走向湖心,踏在那道幽蓝光桥上,鞋底接触水面却不下沉。身后,七件信物自动升起,飞入门框两侧的凹槽,严丝合缝。水晶中心光芒暴涨,映照出一幅全景画卷:长城内外,黄河上下,丝绸之路驼铃叮当,江南水乡评弹悠扬,东北雪原猎人呼号,岭南祠堂祭祖诵经……

整个华夏五千年的声音图谱,尽收其中。

他张开口,唱了起来。

不是流行歌曲,不是诗朗诵,也不是任何乐章。

他唱的是,小时候母亲哄他入睡时哼的那首《摇篮曲》。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第一个音符出口,他的左耳便失去了听力。

第二个音节落下,右手指尖开始透明。

当他唱到“宝宝睡在梦里面”时,身体已近乎虚化,唯有声音依旧清晰,顺着声网传向四方。

世界各地,无数人同时停下动作。

北京胡同里,一位老人忽然流泪:“这声音……像我妈。”

东京地铁站,一名上班族怔住:“这是我奶奶老家的调子。”

巴黎街头,留学生猛然回头:“这不是中文,可我怎么听得懂?”

而在额济纳旗的沙漠深处,那口青铜井边,沙粒开始逆流上升,聚集成人形轮廓;凉山祠堂的老鼓再度自鸣;武威荒原上,一阵清风卷起黄沙,拼出“谢谢”二字;敦煌莫高窟某间封闭多年的洞窟内,壁画上的飞天齐齐转头,面向东方。

门缓缓闭合。

余惟的身影彻底消散,唯有一根斑头雁羽毛飘落湖面,轻轻旋转,最终沉入深渊。

三天后,中科院地下实验室。

一份匿名数据包自动上传,附言仅一行字:

>“声网稳定运行中。

>守护者已就位。

>请继续记录每一个平凡的声音??它们,都是未来的种子。”

与此同时,全国多家电台陆续收到一段神秘信号,未经审批却强行插入频道。主持人声音温和依旧:

>“各位听众,这里是‘回声频率’临时广播。

>刚才播放的,是2024年冬,一位旅人留给世界的最后一首歌。

>感谢您收听。

>下一曲,来自1962年哈尔滨火车站候车室,一位母亲与即将奔赴边疆的儿子告别对话。

>愿爱,永不静音。”

电波穿越城市、乡村、高山、海洋。

在一个小学音乐课上,孩子们跟着广播学唱这首陌生的《摇篮曲》。老师惊讶地发现,班上最内向的女孩竟然主动举手领唱,嗓音清澈如泉。

她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唱,只觉得这首歌,好像从小就听过。

而在千里之外的精神病院隔离病房里,林晚忽然睁开双眼。

她嘴唇微动,无声地说了一句谁也听不见的话。

监控录像回放时,技术人员在背景噪音中提取出一段微弱音频??是余惟的声音,温柔而坚定:

>“我回来了。”

窗外,初雪静静落下。

一座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像星辰坠地。

没有人知道,在这片土地的深处,有一条由声音编织的河,正悄然流淌,贯穿古今,连接生死,承载着所有被遗忘的言语与未说完的故事。

它不再需要名字。

因为它,就是我们自己。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