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敏不动声色,转头看向随行的西洋传教士汤若望。后者微微摇头:“非也。此乃火星与木星交汇,周期约十七年可见一次,并无凶兆。”
邵敏朗声道:“诸位不必惊惶。天道运行自有其律,岂容妄测?今有西儒测算,此象三年后还将再现,届时百姓可观而记之,以为天文之证。”
他又命报房连夜刊发《天文常识十问》,解释星辰运转原理,驳斥迷信之说。三日后,街头巷尾已有人笑谈:“原来‘荧惑守心’不过是星星打架,跟咱吃饭睡觉没啥关系。”
这场“天象危机”悄然化解,但也暴露出一个严峻现实:**舆论战场,比刀剑更致命**。
沈清源由此萌生新策。他召集各地新政学堂教习,编写《公民读本》,涵盖法律常识、财政透明、科学基础与历史真相四大模块。书中直言不讳揭露过去百年间官僚如何操纵灾情、伪造祥瑞、打压异见。例如有一节写道:“某年河南大涝,巡抚上报‘禾稼无损’,实则饿殍浮河;三年后该地爆发民变,朝廷才知真相。此类欺瞒,每年耗费国帑百万,误政无数。”
此书一经发行,洛阳纸贵。许多乡村自发组织“夜校读书会”,由识字者带领众人逐句讲解。有个村子甚至把《公民读本》供在祠堂,与祖宗牌位并列,说是“今后做人做事,要听国家的话,也要懂国家的理”。
然而,黑暗仍在伺机反扑。
腊月廿三,小年之夜。北京城飘起细雪。一名乞丐模样的男子蜷缩在德胜门瓮城角落,怀里紧抱一只破陶罐。守城兵丁正欲驱赶,那人忽然抬头,双目炯炯:“我是琼州来的,有东西交给沈大人。”
经查验身份,竟是当年流放张廷岳海岛时负责看守的一名退役水勇。他颤抖着打开陶罐,倒出一枚锈迹斑斑的铁符,以及一封密封油纸信。
铁符上刻着“海防左营?信字柒号”,乃是嘉靖年间东南沿海抗倭舰队的紧急调兵凭证,理论上早已作废。但沈清源一眼认出??这种符牌共有两半,另一半应在兵部密匣保存,用于验证真假军令。
他立刻派人去兵部查档。半个时辰后回报:**信字柒号右符,已于三个月前借出,承办人签名为‘职方司员外郎周崇义’**。
而周崇义,正是赵元礼的妻弟,表面支持新政,实则长期负责旧党情报传递。
“他们要用假军令调动海军。”沈清源冷汗直流。
再看那封信,字迹歪斜,似用炭灰书写:
>“张相临终前三日,召我至茅屋。言道:‘若有一日,有人持双符号令水师,必是奸徒冒充。真令在我心头,不在符上。’又说:‘东南有岛名‘蛇蟠’,形如弯刀,下有暗窟通海。昔年藏银三千箱,今可为国用。唯启门之钥,在《海运录》夹层。’
>我不敢久留,唯将此符与信藏于罐中,托渔船北上。望大人慎之,海上风云,恐不久矣。”
沈清源立刻命人重查《崇明海运录》原件。果然,在封面衬纸夹层中发现一行微雕小字:“蛇蟠潮应卯酉,门开子午。击礁三下,灯灭即入。”
这是开启地下密库的时间与信号!
他当即联合邵敏制定应对方案:一面派密探潜入蛇蟠岛侦查,一面通知福建水师暗中集结,以防敌军抢占先机。同时,他奏请皇帝公开宣布:“南斗库即将发布《海军整备计划》,拟重建三大舰队,保卫海疆。”以此迷惑对手,诱使其提前行动。
正月初七,密探回报:蛇蟠岛附近发现不明船只频繁靠岸,夜间灯火闪烁,似在搬运重物。且岛上原有废弃炮台竟被人修缮,架设新式佛郎机炮两尊。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京城灯会盛况空前。百姓手持“民眼”灯笼,上书各种诉求:“查查粮仓有没有老鼠”“县长为啥总不去乡下”“去年修桥的钱花哪儿了”。沈清源站在宣武门城楼上眺望,忽接八百里加急:
**福建水师于子时突袭蛇蟠岛,俘获敌船五艘,缴获白银两千箱,黄金五百锭,另有兵器铠甲无数。主谋被捕,竟是礼部左侍郎徐维钧??那位曾带头焚烧《新政三字经》的“清流领袖”!**
审讯中,徐维钧崩溃痛哭:“我不是为了钱!我是为了天下!你们的新政让读书人没了尊严,让官老爷成了账房先生!我要恢复科举独尊,要让圣贤之道重回庙堂!”
沈清源冷冷看着他:“所以你就勾结海盗,私调军队,想用金银买通边将,发动兵变?”
“我只是……想唤醒沉睡的人。”徐维钧喃喃道,“可没想到,醒来的人越来越多,反而把我当成了疯子。”
三日后,徐维钧被押赴菜市口斩首,家产抄没,子孙禁考。而那两千箱白银,则全部拨付给新政银行,作为农民低息贷款基金。
百姓闻讯,奔走相告。有老农拉着孙儿说:“记住咯,贪官的钱,最后还是还给了咱们种地的。”
春天来临时,第一期“公民监察院”圆满完成任期。百人中,有十七人因查案有功获授七品散官,三人受邀进入新政学堂任教。柳芸娘回到绍兴,牵头成立“女工议薪会”,迫使织坊主签订首份工资契约。
沈清源在总结会上说:“我们曾以为,只要换掉坏人,天下就能清明。后来才发现,真正的变革,是让普通人也能说话、能查账、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邵敏站在窗前,看着庭院中新栽的桃树抽出嫩芽。李慎之问他:“接下来呢?”
“接下来,”他轻声道,“我们要让每一颗种子都知道,它有权长成大树。”
远处,学堂里的孩子们又开始诵读:
“红牌亮,黑牌降,百姓眼睛比天亮。
不怕官,不说谎,真理写在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