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五首诗歌(5000字大章)(第1/2页)
@胶片员工:
【[电影·没有开花的树林]我的评分:★★★★★
看完了《没有开花的树林》宝岛首映,到现在还没缓过神来。就好像一个人跳下海游泳,游着游着海水变成了酒精。影评完全是在梦里写的,大家海涵。
注意,内涵海量剧透,海量剧透。打算看电影的朋友不要往下观看。
我很想不剧透,但不结合这个故事,我无法对这部电影做出任何评价……
以下是正文------------
[五首诗歌:一个好女儿,粗野的孩子,虚无的灯塔,没有开花的树林,永恒的幻影]
观影之前做功课是我的习惯。《没有开花的树林》定档之前叫作《安娜多丽雅》,处于商业考量,最后才改成了现在的名字。出于好奇,我搜索了一下《安娜多丽雅》的出处,发现它来源于古希腊抒情女诗人萨福的诗歌。
萨福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文艺女神,所抒写的诗歌内容,大多数是她的学生、女伴甚至敌手。绝大多数是女性。她笔下的世界,是一个女性的小王国。@电影没有开花的树林官宣时的文案,也出自她的诗作。
为此,赴岛参加首映礼之前,我通读了一遍萨福的诗集。以防电影中出现与之有关的意象,而我不识得。
这个决定果然是正确的。《没有开花的树林》一开场,就出现了一首歌。
·第一首诗歌·
“我有一个好女儿,她的模样好似金花几朵;我爱的克勒斯,我宁要她,不要全里底亚和可爱的累斯博斯岛。”
——萨福《女儿》
影片开场就是一个老年人的回忆。这在电影手法里也是经典剧目了。出于对两位演员年龄的刻板印象,我以为歌曲中的“好女儿”应该是赵乐乐。
影片随着老人的回忆推进。赵乐乐确实出场了,但所作所为实在和好女儿不沾边。一上场就抽下人鞭子,作弄仆人,大骂父亲新上任的副官。人憎狗嫌,天地难容。
就在又一鞭子即将落在副官身上的时候,一只手握住了赵乐乐的鞭子。
这就是林枫语的第一次出场。
林枫语首次出场,是以赵乐乐义姐的身份。循循善诱,谆谆教导,教育赵乐乐不能乱打人。从两人的对话中,也可以看出这种教育已经进行过许多次了。林枫语与赵乐乐截然相反,温柔理性,知书达理,在赵公馆中人缘很好。
但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出,林枫语在赵公馆的地位还没有那么高。赵公馆分为前后两楼,前楼是赵城、赵乐乐父女的领地,后楼则是女子唱诗班居住的地盘。林枫语在这时仍然住在后楼,想要找赵乐乐,只能不断地从后楼往前楼跑。
电影这里的画面设计得很妙:两座楼相对而立,中间只有一座天桥相连。天桥架在空中,林枫语一日一日、一次一次地在桥上走过。
前后楼是阶级,是秩序,是赵城规定的权力结构。前楼代表父权制下的正统地带,仅有男性和男性的血缘产物才能涉足;后楼则是父权制下的女性堆放区,女人们以赵城所有物的方式存在着。但林枫语主动突破了这一权力结构,向前楼渗透而去。
我暂时不能剧透林枫语的身份,但林枫语从后楼奔赴前楼的行为,正好暗合了开篇的歌曲——林枫语从“后楼人”向“赵城义女”身份的转变,不正是“我有一个好女儿”吗?
铺垫完林枫语这位义姐后,电影回到了赵乐乐身上。
·第二首诗歌·
“阿狄司,很久以前我就爱你,那时对我来说,你还是一个粗野的孩子。”
——萨福《但是你,猴子面孔》
第二首诗歌并非以歌曲的面目出现,而是以画作。
在赵乐乐房间中,有两幅画作。一幅是一张丑陋的猴子脸,另一幅是一张粗野大叫的小孩子。乍一看,这两幅画的存在,是为了佐证赵乐乐性格乖张,喜怒无常;但影片曾多次给这两幅画特写,其中的意味,便不言自明了。
第二部分,着重刻画赵乐乐对林枫语的情感转变。赵乐乐的回忆和现实双线并行。先是回忆了她和林枫语的初遇,以及两人间的相处和种种交锋。赵乐乐总是挑衅和胡闹的一方,而林枫语则是包容和教导的一方。再从回忆中挣脱出来,看向当下。
随着赵乐乐对林枫语情感浓度的攀升,林枫语渐渐不用在前后两栋楼跑来跑去了,而是在前楼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不但如此,赵乐乐还时常要求林枫语在自己的房间里住。这不能不算是林枫语小小的胜利。但截止到目前,两人的关系还停留在正常的范畴。
·第三首诗歌·
“告诉我,在所有的人中,你爱谁,更甚于,你爱我?”
——萨福《告诉我》
这首诗出现的场景更为直白了。直接就是林枫语教授赵乐乐的诗句。这首诗出现的瞬间,也彰显着两人的关系步入了下一个阶段。
随着赵乐乐和林枫语越走越近,赵乐乐也逐渐发现了许多奇怪的事情。譬如下人对林枫语轻蔑的态度,林枫语房间的门总是紧锁着,赵城偶尔会从林枫语房间那个方向钻出来。
与此同时,赵乐乐也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对林枫语产生了某种依赖情绪。她越来越离不开这位温柔可亲的大姐姐,但某种隐秘的预感,以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性子,让她越变越急躁,越变越霸道。
这个阶段的高潮有两处。
第一处,就是那场餐桌上的戏份了。虽然这部电影名场面众多,但这一处仍是我全片最喜欢的部分之一。
《没有开花的树林》最大的优点,在我看来,就是它的女性凝视部分。全片都是以赵乐乐的视角进行的。林枫语是被赵乐乐凝视的对象,赵城与仆人们是为赵乐乐提供优渥物质生活的基础,后楼是赵乐乐不熟悉的卑贱之地。赵乐乐的眼睛看不到的东西,镜头不会展示;赵乐乐的脑子猜不到的东西,剧情不会挑明。
餐桌这场戏,则是女性凝视进行到极点的一场戏份。羊奶煮羊羔羹,羹面颤动;林枫语用勺子,在羊肉羹上压出羊奶;赵乐乐耸动鼻尖的动作;镜头随着赵乐乐的眼睛,扫过林枫语的手腕、脚踝、脖颈、脊背……导演将她的拍摄天分运用到了极致,无一处暴露,却无一处不在进行性凝视。导演这里大胆地让镜头随着赵乐乐眨眼的频率晃动,赵城和仆人们成为了一个个虚影,浓稠的画面里,乳汁的气息几乎扑面而来。
部分女同性恋电影中,常常将女同性恋者的接触色情化,画面拍得像以他者的视角猥亵地观赏两个女人香艳的互动。但《没有开花的树林》完全规避了这一点。观众只能感受赵乐乐的视角——我们能感受到镜头是有欲望的,但却不是猥亵下流的。
羊奶煮羊羔这道菜也很有意思。《圣经》的《出埃及记》中有一句:“不可用母山羊的奶煮山羊羔。”这是旧约中非常著名的禁令。
而在餐桌这场戏的互动中,赵乐乐挑衅林枫语,甚至一度试图支配她,最终却被林枫语“驯养”了,逐渐滑入了被诱导、驯服的羊羔地位。虽然最后,她将诗集摔入羊肉羹中,但这种不痛不痒的反抗,恰恰是她坠入深渊的证明。
再加上林枫语原本是唱诗班的一员,这里却亲自喂养赵乐乐这道羊奶煮羊羔的大菜。导演这对古老的隐喻符号,再现了欲望和禁令,暴烈和征服——好一顿象征禁忌的精神圣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