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空收起两枚黄中李,此物不凡,可视之为大道所化,增修行者的先天禀赋,很适合给曹骧服用。
遂又拿起白玉?。
此物通体由白玉铸就,长一尺,孔约三分,通体光素无纹,古朴而庄重。
其形似笛非...
海风拂过礁石,吹散了沙地上那行字迹的尾痕。小女孩望着渐渐被潮水吞噬的名字,没有起身,只是将手中石块攥得更紧。她知道,这三声敲击不会传到天上,也不会惊动海底沉眠的碑灵,可她仍固执地相信??有些声音,本就不为听见而存在,只为证明它曾响起。
远处渔舟归港,炊烟袅袅升起。村中孩童追逐嬉闹,口中哼着不知从哪代人口中流传下来的调子。那旋律不成曲谱,断断续续,却总在某个音节处陡然齐整,仿佛冥冥中有谁牵引着他们的喉咙。郎中站在沙丘高处,听着这歌谣随风飘来,像是一根细线,穿过岁月尘埃,缠上心头旧伤。
他低头看了看脚边的铜牌。阳光斜照,映出“吾名不传,唯愿长鸣”八字,字痕已被风沙磨得微浅,却依旧清晰如刻骨誓言。他忽然想起慧观大师临终前的那一笑??不是解脱,不是悲悯,而是某种近乎顽童般的笃定,仿佛早已看见百年之后,这片土地上仍有人愿意用石头敲箱子,只为让沉默裂开一道缝。
“你到底想让我们记住什么?”他曾这样问过沈青萝。
那时她正坐在归墟书院残垣之上,白发垂落肩头,手中捻着一片碎镜。“不是记住谁死了,”她说,“是记住他们为什么不能白死。”
如今他懂了。
记忆不是棺椁里的遗物,而是活水,必须流动才能不死。一旦被封存、篡改、美化或遗忘,它就不再是记忆,而成了谎言的养料。真正的铭记,是要把那些痛楚重新背起来,走一段路,再交给下一个肯扛的人。
西域的夜来得快。夕阳沉入沙海之际,天边泛起紫红霞光,宛如血沁玉璧。游吟诗人围坐篝火,琵琶声起,歌声再度扬起:
>“认得字,记得痛,不怕说,
>鼓声远,碑影多。
>若有一天silence盖过河,
>就把我的骨头敲成锣。”
郎中闭目静听,忽觉胸口一阵灼热。他猛地掀开衣襟,只见那枚“岸”字铜牌竟微微发烫,表面浮现出一层极淡的金纹,似符非符,似脉非脉,如同血脉在金属中重新搏动。与此同时,远方沙漠深处,一座被黄沙半掩的石塔顶端,忽然亮起一点幽蓝火光。
那是第九心种者埋骨之地。
据《慧观遗录?补遗篇》记载,九位心种者并非同时赴死,而是依次消逝于九州要地,各自以心头血祭碑,将自己的执念封入地脉。柳婆曾言:“我们不死,只是换了方式活着。”如今看来,她们从未真正离去。
郎中取出怀中残册,翻至最后一页。原本空白的纸面竟浮现墨迹,似有无形之笔正在书写:
>**“心渊未闭,劫波未尽。**
>**当信光重燃,九碑再鸣,**
>**彼时‘岸’将非一人之名,而为万人之路。”**
字迹刚落,整本册子无火自焚,化作灰烬随风而去。郎中却不惊不惧,只缓缓合掌,低语:“我明白了……你们等的从来不是一个英雄,而是一场觉醒。”
他转身走向石塔方向,步伐缓慢却坚定。每一步落下,脚下沙粒都泛起微弱荧光,仿佛大地之下有无数细小的记忆之根正在苏醒。而在长安旧址,那根焦柱旁,泥土再次松动,一只婴儿的小手悄然破土而出??皮肤苍白如纸,掌心却烙着一枚朱砂印记,形如古鼓。
此婴乃净忆司某差役之子,其父曾亲手施“洗神针”百余人,后因梦见母亲哭诉冤情而疯癫投井。母魂托梦,使其妻腹中胎儿承袭三代记忆残片。此即“反噬之种”??继光子死后,幻史阁崩塌,群体遗忘术逆流回溯,所有参与篡改历史者之家眷,皆有可能诞下携带着原罪记忆的后代。
消息传至南海,一位年迈渔妇闻之泪下。她是王阿婆的侄女,当年因惧祸改嫁异乡,终生未敢提姑母之名。今夜她在梦中见王阿婆立于船头,披枷带锁,身后跟着无数模糊身影,皆口唇开合,无声呐喊。醒来后,她连夜织就一面渔网,网眼间穿缀数百贝壳,每一枚皆刻一字,连成一篇《昭雪志》全文。次日清晨,她驾舟出海,将网沉入归墟海沟。
与此同时,东山书院一名年轻教谕因授课提及“阿禾事件”,遭学政革职查办。押解途中,囚车经过一处荒庙,忽听庙内传出稚嫩童声诵读:
>“鼓声起,碑影现,
>死者言,生者念。
>若有一人不说真,
>万骨同泣归墟涧。”
官兵惊疑四顾,却发现庙中空无一人,唯有墙上一幅褪色壁画正在渗出血珠,汇聚成一行小字:“你说不出的话,我替你说。”
当晚,全国十七省共三十九座城池同时出现类似异象:废弃戏台自动上演冤案剧目;焚毁的藏书楼废墟中飞出纸蝶,每片皆写满禁文;甚至有孩童在睡梦中集体书写同一段文字,醒来全然不知所记为何。
净忆司大骇,紧急召集高层议事。主事者乃朝廷秘设“安魂院”首席大学士,此人原为慈航真人亲传弟子,精通灵魂封印之术。他凝视案上铜铃,沉声道:“心渊之力已渗透现实,若不及时镇压,恐引发‘全民共忆’??届时百姓不仅会想起过去,还将看清当下所有虚假太平的本质。”
副使颤声问:“可有对策?”
大学士冷笑:“自然有。既然他们靠记忆反抗,我们就制造更多记忆??真假混杂,让他们再也分不清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于是,“伪忆计划”启动。
朝廷下令在全国各地广建“忆馆”,宣称免费帮助民众修复因战乱、灾疫导致的记忆缺失。百姓欣然前往,却不知所谓“治疗”实为双重操控:先以药物诱导深度催眠,再灌输精心编造的“混合记忆”??既有真实片段,又有虚构情节,真假交织,令人难辨虚实。
例如,一名老人接受治疗后“回忆”起女儿确系病亡,但又“记得”自己曾目睹官府杀人灭口;一名书生“想起”自己抄录过《昭雪志》,却又坚信那是妖言惑众之作。人心陷入混乱,怀疑一切,包括自己的情感与判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