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天果然飘起了细雨。
细密的雨丝如牛毛般落下,织成一张薄网,将苏州城笼罩在朦胧的水汽中。
姨婆从衣柜里翻出两把油纸伞,伞面是深蓝色的,上面绣着暗纹兰草,伞骨是陈年竹制的,握在手里带着温润的触感。
“这是你外婆当年的伞,”姨婆一边帮徐佳莹撑开伞,一边说道,“下雨撑着它,走在巷子里,别有一番味道。”
苏木接过另一把伞,试着转了转伞骨,竹制的伞柄打磨得光滑如玉,连伞骨衔接处的铜箍都泛着包浆。
两人撑着油纸伞,沿着青石板路往艺圃走去。
雨丝落在伞面上,发出“沙沙”的声响,伞沿垂下的雨珠,在地面溅起小小的水花,晕开一圈圈浅痕。
巷子里很安静,只有偶尔传来的评弹声,从哪家的窗户里飘出来,伴着雨声,格外悦耳。
路过一家早点铺时,老板娘正站在门口收摊,看到两人,笑着招呼:“阿婆的外甥女吧?要去艺圃啊?下雨天路滑,慢着点走。”
徐佳莹笑着回应,在这座小城,连陌生人都带着亲切的熟稔。
走到艺圃门口,朱红色的木门旁挂着一块老旧的木牌,上面用隶书写着“艺圃”二字,字迹苍劲,边角已经有些磨损。
推开木门,一股淡淡的草木清香扑面而来,混杂着泥土的湿润气息。
园子里空无一人,只有雨丝落在芭蕉叶、青瓦、水面上的声音,构成一曲自然的乐章。
苏木从背包里拿出相机,装上长焦镜头,又仔细检查了镜头盖,轻声对徐佳莹说:“你慢慢逛,我去拍些照片。雨景光线暗,我得多找几个角度。”
徐佳莹点点头,看着他撑着油纸伞,小心翼翼地走向不远处的芭蕉丛。